“这是我第二次到非洲开展医疗援助工作,一个多月来,我已经做了21台眼科手术。”昨天,第30批援马里中国医疗队队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高度近视专科副主任医师陈斯讲述了他的援非故事。
一名眼科医生的特殊经历
此次援非前,陈斯在国内进行了半年的集训,但直到他真正进驻马里医院开展工作,才知道面对的困难和挑战都是之前未曾预料到的。好在有中国驻马里大使馆、浙江省卫健委、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的支持,以及中国援马里医疗队队长、队友的鼓励和帮助,在经过一个月的调整后,医疗队的眼科工作已逐渐走上正轨。
“眼科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这更凸显出马里医院眼科的薄弱。”陈斯说,他刚到马里医院时,眼科能够正常工作的设备仅有裂隙灯、视力表、电脑验光仪、手术显微镜各一台,各类眼科药品非常短缺。“超声乳化仪不能用,那就开展小切口白内障囊内摘除术,同样能为患者带来光明。目前我已做了21台白内障手术,患者术后都获得了良好的视力。”
除了翼状胬肉、白内障、结膜炎、青光眼等常见疾病,陈斯还会碰到眼眶肿物、眼眶脓肿、颈动脉海绵窦瘘等患者,受限于当地的医疗条件,有些患者的病情会给他带来一定的挑战。此时,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就成了陈斯的强大后盾,国内同事远程会诊成了他的最佳场外求助对象,他们的专业建议为他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陈斯举例说,他曾接诊当地一名右眼球突出的9岁女孩,CT检查其确诊为“急性鼻窦炎、右眶骨膜下脓肿”,在“后方”眼鼻相关专科涂云海主任的会诊帮助下,他与医疗队耳鼻喉科谢晓兴主任共同完成了鼻内镜下鼻窦开放+眶骨膜下脓肿引流术。“在医学专业不断细分的今天,这也是我作为一名眼科医生的一次非常特殊的经历。”
这不是陈斯第一次援非。2018年中国和布基纳法索复交后,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作为首个卫生援助项目执行单位,派遣医疗队赴布基纳法索,完成近400例免费白内障手术,并捐赠价值253万元的医疗设备。陈斯作为医疗队队员之一,于2019年12月7日至23日参与援布光明行任务,主要担任手术助手,负责术前术后检查等工作。
一趟让人印象深刻的出行
在异国他乡,远离亲人,除了工作,生活怎么样?在陈斯看来,驻地生活是援非的重要内容,过得开心工作才会安心。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房、多功能厅,这些设施让援非队员的业余生活摆脱了枯燥乏味。
“但一个月内,驻地的发电机、水泵、供水管、监控出现各种故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驻地建成至今已有些岁月了,到了故障高发期。”陈斯说,队员们一直秉持团结乐观的精神,一个个去解决这些问题。
援非期间,最让医疗队开心的就是每隔一周的超市购物。“20多人在车上开心讨论车窗外的街市和期望买到的商品,简直就像一群大龄小学生去春游。”陈斯说,他们用有限的补贴探索马里各家超市的货架,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分享各自的采购成果,这也成了大家重要的社交内容。
抵达马里满一个月的时候,援马里医疗队到驻地旁的一座小山爬山,同时了解住在山上的马里普通人的生活。“这里的房屋普遍非常简陋,墙壁直接用水泥砖砌成,窗户没有玻璃,只有铁皮焊接的百叶,墙体能刷上油漆的算是有钱人家。几乎每家每户都有许多小孩,大的抱着小的,穿着拖鞋或光着脚,衣服显然洗得不是很勤。山上不通自来水,有的孩子提着半人高的塑料桶去打水。看到我们这些‘老外’,他们纷纷围上来看热闹,有的还向我们要糖吃。”陈斯说,这趟出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马里的医疗卫生事业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仍需要中国援非医疗队的帮助。“最希望这里政权稳定、社会安定,让我们可以安心踏实地为马里人民服务。”
温都记者 陈忠
通讯员 虞瑞龙
编辑 陈东升
审读 郑凌
责编 吕进科
监制 王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