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递上中国海洋生态修复名片 温州“蓝湾筑梦”大阪世博会“圈粉”

2025-07-20 21:49 温州都市报 

温都讯 近日,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现场,温州市洞头区的“蓝湾筑梦”案例引发关注,作为浙江重点宣介的5个“两山”实践案例之一,向世界递上了中国海洋生态修复的“温州名片”。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作为“两山”理念的诞生地,浙江从全省精选20个最具代表性的实践成果,在大阪世博会向全球推广。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温州“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凭借“生态修复+经济发展”的双赢模式,从众多案例中脱颖而出,成为重点宣介对象。此前,该案例已两度登上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入选《生态修复公报(2024)》和《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白皮书,堪称“国字号”生态样板。

温州的“蓝湾筑梦”,是一场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治理”的生态实践。近年来,温州以“蓝色海湾”整治行动为抓手,累计争取6个国家项目和3个省级项目,获中央财政支持14亿元、省级资金1.06亿元,让“蓝色海湾”从图纸变为现实。

在生态保护上,温州将“蓝湾”与“国际湿地城市”创建结合,营建红树林超400公顷,打造中国红树林“北进桥头堡”,形成“三江碧水千里海岸万顷水乡”的滨海湿地风貌。温州南麂列岛成功申报国际重要湿地,成为浙江省首个海洋类世界级湿地;洞头、南麂还入选国家首批“和美海岛”,生态底色越擦越亮。同时,还让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价值”。如,苍南168生态海岸带的全域全季文旅产品矩阵让“看海景、吃海鲜、玩沙赶海”成为新时尚;依托海洋资源打造的洞头“国际生态旅游岛”,正以体旅、文旅、渔旅融合之姿,吸引全球游客。

“蓝湾”实践也是一场治理创新——率先探索“谁修复、谁受益”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海洋生态保护;率全国之先成立地级市红树林研究中心,构建碳汇评估模型,促成浙江省首单红树林碳汇交易……这些创新,不仅让“蓝湾”经验可复制、可推广,更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温州解法。

温都记者 何群芳

编辑 金慧君

审读 郑凌

责编 吕进科

监制 王冰

▲《温州都市报》2025年7月21日05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