趾甲红肿、变黄、变弯曲……凉鞋季,甲病门诊“前三甲”,科学防治有方法

2025-07-18 19:32 掌上温州客户端 

炎炎夏日,正是凉鞋配美甲的时节,可是恼人的甲病却让双脚“颜值”大跌。小小的趾甲看似不起眼,实则暗藏健康隐患。本期特邀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外科专家、足病甲病门诊周翘楚副主任医师,为您揭秘足部甲病“前三甲”,并提供科学防治方法。

青少年患甲沟炎没法运动

告别拔甲,精细手术重塑健康甲沟

“医生,孩子左脚大拇指在外院甲沟炎拔甲后,新甲长出炎症复发,红肿疼痛影响运动。接下来他读初三了,体育中考该怎么办?”近日,一对焦虑的母子走进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足病甲病门诊。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周翘楚在安抚他们的同时解释道,甲沟炎在青少年、青年人中很常见,现在治疗已有更优方案。通过“甲成形术”,无需拔除整片指甲,只需精细切除甲周的纤维化肉芽组织并进行特定缝合固定,可避免甲板畸形,重塑正常的生理性甲沟,有效解决炎症复发难题。

甲沟炎是指(趾)甲边缘及周围组织的炎症性疾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嵌甲者尤甚。典型症状为甲周红肿、疼痛,严重时可化脓。治疗方案需依据炎症类型、范围及是否化脓等因素,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

过去,部分患者因甲板排列异常、侧甲皱襞肥厚,单纯拔甲无法根治嵌甲问题。而传统甲板、甲母质切除术又可能导致甲板畸形、变窄,影响外观且复发率高。如今,非拔甲的甲成形术因其复发率低、恢复快,成为治疗甲沟炎的优选方案。

【预防贴士】“趾甲修剪不当(过短)、穿窄小鞋子、甲面外伤、美甲消毒不严、细菌或真菌感染等均是诱因。”周翘楚表示,日常预防需注意:适度修剪指(趾)甲;选择合脚、透气的鞋子;关注美甲工具卫生;及时处理微小伤口或真菌感染。提醒,无论何种外科治疗,都需在无菌操作下进行,患者应及时就医。

中年女性“黄甲”不敢穿凉鞋

逆生甲困扰,科学干预重拾自信

“我的双脚大拇指趾甲变得又厚又黄,几个月都不见长,甲面不平整,趾甲难以修剪。曾经抗真菌治疗,但无效,真菌检查,也没有发现真菌。”一位中年女性在门诊向周翘楚倾诉,这甲病虽无痛痒,却严重影响了美观和穿凉鞋的自信。

周翘楚根据其典型外观诊断其为“逆生性甲”,并表示此病在成年女性高发。早期可尝试保守治疗如局部用糖皮质激素,也要注意穿宽松的鞋子,但大多数患者需手术干预。对于单纯性逆生甲可采用甲板撕脱术;若合并甲排列不齐等问题,则需更复杂的成形手术。

逆生甲多与长期反复轻微损伤(如穿鞋不适、过度行走跑步)或指甲外伤损伤甲母质有关。典型表现为甲板如叠瓦状卷曲生长,严重时可呈龟壳、牡蛎壳状畸形。

【预防贴士】“预防核心在于穿着合适鞋子,同时避免趾甲外伤。”周翘楚提醒,部分逆生甲患者常合并甲沟炎或真菌感染(灰指甲),需同步治疗。

老年人甲卷曲,别误以为是灰指甲

钳形甲,需要科学治疗

“医生,帮我治治这灰指甲吧!用了修脚店给予方法也不见效。”62岁的刘阿姨多年来饱受大拇指趾甲增厚、变黄、过度卷曲之苦,买鞋困难,稍受挤压便疼痛难忍,在门诊急切要求治疗“灰指甲”。

周翘楚解释,俗称的“灰指甲”实为甲真菌病。而许多老年人出现的趾甲增厚、变黄、卷曲,并非单纯真菌感染,实为“钳形甲”。其特征是趾甲异常增厚并向两侧横向过度弯曲,形如钳子般嵌压下方甲床组织。

 钳形甲是伴随衰老的常见甲改变之一。研究显示,25岁后指(趾)甲生长速度每年下降约0.5%,易引发甲病。老年人足趾甲往往增厚,严重者弯曲形成“公羊角”状。老年人还常伴慢性甲沟炎,长期炎症导致甲皱襞纤维化、血供差,疼痛明显,需及时干预。

【重要提醒】周翘楚特别强调,甲病种类繁多,大家在未明确诊断前,切勿乱治。日常需注意:避免穿过紧鞋子;出现疼痛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或皮肤外科门诊就诊,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专家简介    周翘楚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专长皮肤外科,擅长皮肤病的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温州市卓越医师“全国导师制”青年人才培养对象、温州市医坛新秀培养对象。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0篇。第十届中华医学会皮肤知识挑战赛全国季军。

温都记者 张晓

审核 王金杰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