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一场关乎青少年脊柱健康的公益活动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运动医学中心拉开帷幕。由《好学少年》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联合推出的“脊柱守护计划:学生体态矫正体验营”,吸引了近20名学生热情参与,其中不乏从乐清、永嘉瓯北专程赶来的小伙伴。
“脊柱侧弯绝非小事!”活动伊始,运动医学中心主管治疗师黄沙沙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敲响警钟。她强调,脊柱问题不仅影响体态美观和身高发育,严重的可能会损害心肺功能,甚至存在瘫痪风险。黄沙沙化身“体态导师”,现场传授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要点,并特别叮嘱学生远离“二郎腿”和“葛优躺”等不良习惯。
科普讲座后,学生们带着好奇走进运动医学中心,开启了一段探索之旅。在综合治疗区:见识了冲击波等现代化治疗设备;在评估区:了解了足底动态测试仪、肌力评估等精密评估工具的神奇功能;在康复区:观摩了助力身体康复的大型仪器;训练区:亲眼目睹了暑期“体态训练营”的场景——康复治疗师指导孩子们进行侧卧拉伸、脊柱拉伸、步态行走等专项训练。据悉,暑假已有百名孩子在此接受专业矫正指导。
参观结束,康复治疗师们变身“体态侦探”,为每位孩子进行脊柱侧弯与体态综合评估。通过细致体态观察、前屈试验及旋转角度测量(ATR)等专业手段,结果发现,大多数孩子存在两项以上体态不良问题;约30%孩子存在疑似脊柱侧弯;高达90%孩子有不同程度的扁平足问题。
针对筛查结果,康复治疗师们进行了专业解读。
脊柱侧弯:治疗师黄沙沙表示,ATR角检测>5度,需进一步X光确诊,现场发现小学高年级段数名孩子需拍片,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虽较少发现脊柱侧弯,但高低肩、翼状肩、骨盆侧移等不良体态问题普遍,根源在于日常姿势不当。她特别强调,脊柱侧弯高发于10-14岁,家长需警惕孩子体态变化。脊柱侧弯分型复杂。特发性侧弯难以预防,但姿势不良导致的功能性侧弯可通过良好习惯避免。轻度侧弯可通过针对性矫正训练和科学运动改善。
扁平足:康复治疗师范森在男孩筛查中发现普遍存在扁平足问题,有真性和假性的。真性扁平足(即结构性扁平足),孩子站立无足弓,拇趾上翘仍无弧度。需医学干预以防足痛、步态异常;假性(即功能性扁平足)则可尝试矫形鞋垫配合足部功能锻炼改善。
本次“脊柱守护计划”体验营,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健康科普,更是一次精准的体态筛查。孩子们在寓教于乐的探索中,深刻认识到脊柱健康的重要性,并清晰了解了自身状况。希望孩子能将所学知识融入日常,呵护好自己的脊柱,以挺拔之姿,迎接健康、自信的未来!
相关链接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运动医学中心脊柱侧弯与体态康复治疗团队:长期致力于8至17周岁儿童青少年脊柱健康的预防和康复。团队已连续6年开展脊柱侧弯公益筛查、讲座宣教和训练营,创建了一套包括评估筛查、德国施罗斯训练、强化治疗以及结合先进仪器康复的完整脊柱侧弯防治体系——脊柱侧弯整合疗法。根据孩子具体的体态问题,提供个性化的专业训练方案,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体态动作,塑造健康、挺拔的脊柱。
温都记者 张晓
审核 黄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