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牛了!这个班两对双胞胎高考分数均超过670分

2025-07-17 21:52 温州都市报 

两对双胞胎在一个班、又同时考上名校的概率有多大?今年高考,乐清知临中学高三奥A1班两对双胞胎同时创造佳绩,高考分数均超过670分,目前已收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香港大学录取通知书。他们分别是来自温州平阳的陈奕林、陈姝林两姐妹,来自金华永康的吕昊睿、吕昊智两兄弟,记者采访了两对双胞胎和他们的老师、家长,一起来看看“双胞胎学霸养成秘籍”。

双胞胎自述:

从小是彼此最忠实的“搭子”

“我们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在一个班,干什么事都有个伴,心里会很踏实。”吕昊睿、吕昊智从小几乎形影不离,一起学习、运动,互相开导,是彼此最忠实的“搭子”。目前,吕昊智已经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录取,而吕昊睿还在等待录取结果,他的目标是浙江大学工科试验班。

哥哥吕昊睿(左),弟弟吕昊智(右)

陈奕林、陈姝林则是初三开始才在一个班,在学校里也有家人的陪伴,对彼此来说都是一件十分开心温暖的事情。目前,陈奕林已通过三位一体被浙江大学录取,陈姝林已被香港大学录取。“有妹妹在身边,学校也有家的温馨。”姐姐陈奕林说道。

而相互鼓励,则是这两对双胞胎生活的常态。四位同学都坦言,作为双胞胎,很容易被他人拿来进行比较,虽然不喜欢被比较,但也会将这作为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比较也是一种鞭策,我们要化压力为动力,共同进步。”吕昊智说道。

妹妹陈姝林(左),姐姐陈奕林(右)

陈奕林、陈姝林则认为,双胞胎也是一种“优势”。“如果我们不是双胞胎,别人可能不会很快注意到我们。”

有什么能够分享的学习经验?四位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制定计划”。“我会制定时间表,把什么时间做什么写清楚,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给自己安排休息放松的时间。”而制定计划表也有一些小巧思,陈奕林举例,学习比较疲惫的时候,她会安排听英语作为放松的项目,之后再进行攻克数学难题等较为耗费脑力的事项。而吕昊睿、吕昊智则会一起制定学习计划,而后相互监督执行。

学习之余,两对双胞胎也很喜欢运动。吕昊睿、吕昊智喜欢一起打篮球、打羽毛球,陈奕林、陈姝林则喜欢一起跑步、打羽毛球。

班主任细谈:

双胞胎的“同”与“不同”

“男孩双胞胎特别好区分,女孩双胞胎我到现在还没分清。”高三奥A1班班主任徐进省告诉记者,任教35年以来,他第一次遇到班级里同时有两对双胞胎,而这两对双胞胎其实也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是长相,吕昊睿、吕昊智两兄弟虽相似,但细节上却各有特点;而陈奕林、陈姝林两姐妹则是样貌、声音上都很相像,徐进省主要靠眼镜框的不同来区分二人。其次是性格,吕昊睿、吕昊智两兄弟性格截然不同,哥哥沉稳、弟弟活泼,而陈奕林、陈姝林两姐妹都是十分的乐观外向。

而相同的是,两对双胞胎在学习上都十分上进,会相互鼓励、相互促进。“我们班的整体氛围很好,是一个学习型的班级,而他们兄弟、姐妹之间,学习上会相互帮助,解决不了的问题会主动求助老师,成绩相互咬得很紧。”徐进省说。

“最开始我和妹妹都比较胆小,徐老师一直鼓励我们多去老师办公室,一个是在路上我们会努力思考问题,老师也能给我们更多的知识拓展。”陈奕林说,有一次模拟考试,她数学没考好,妹妹给了她一些建议,而班主任徐老师把她带到了数学老师办公室,数学老师专门抽出了一个下午时间为她进行错题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一开始,英语是吕昊智比较薄弱的科目,英语老师便让他做了课代表,此后吕昊智不仅自己努力提升英语成绩,也带动了全班英语成绩的提升。

“我们很感谢学校和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吕昊睿、吕昊智说,他们很庆幸在知临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度过了难忘充实的青春时光。

家长坦言:

家庭中的“反比较”教育观

吕昊睿、吕昊智的父亲是数学老师,是兄弟俩理科学习的启蒙,对孩子们既有谆谆教诲、也有“放养模式”。“爸爸会告诉我们一些基础的学习方法。”吕昊睿、吕昊智坦言,他们选择读理科,也有父亲的影响。

而除了学习,兄弟俩在生活方面也十分独立。由于学校在温州乐清,而家在金华永康,放假的时候,兄弟俩通常先坐20分钟公交车去高铁站,再乘坐高铁回家,全程需要将近三小时。

“虽然是双胞胎,但在作为双胞胎之前,她们首先是自己。”陈奕林、陈姝林的妈妈陈海珍表示,每当有亲戚朋友比较双胞胎姐妹俩的时候,她总会温馨提醒对方,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用比较去给孩子们增加压力。

在陈奕林、陈姝林家中,尊重、包容的家庭氛围十分浓厚,从两姐妹三年级开始,家中就会定期召开家庭会议,每人都要发言,孩子们不仅要说说自己的近况,也要给家长提意见。

“奥数没有及时批改订正”“没有提高学习效率、利用碎片时间”“爸爸没有按时召开会议”……陈海珍提供的会议记录本上,几乎清楚记录了每一次家庭会议的要点,女儿的一些建议也常常让她动容:“我有时候想躺平了,女儿们会来鼓励我,说我的事业可以做得更好,我就会更有信心。”

“未来我会努力学习,争取考研去妹妹的学校。”陈奕林表示,虽然姐妹二人大学不在同一城市,但相互“较劲儿”、共同进步的脚步不会停止。

四位同学均表示,会利用暑假学习专业相关科目,在大学这个学业和人生的新起点继续努力。他们希望,未来能在更广阔的学术舞台上携手并进。

温都记者 谢锦哲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金慧君

审读 郑凌

责编 潘达源

监制 王冰

▲《温州都市报》2025年7月18日03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