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茂勇:篮球场上的第六人

2025-07-14 15:58 掌上温州客户端 

浙江省城市篮球联赛温州预选赛(温BA)7月12日晚开战,篮球热潮再次席卷温州。在此之前,日本动漫《灌篮高手》曾掀起温州的篮球风潮,而日本球员河村勇辉的出现,更让动漫情节照进了现实。

事实上,温州篮球界也有像河村勇辉这样用篮球改变命运的人——从球员转型为教练的赵茂勇,他就像是动漫《灌篮高手》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卡特教练》的结合体。赵茂勇用篮球改变自己的命运,成为篮球教练的他又改变他人的命运。

青年时期的赵茂勇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上世纪九十年代来温州闯荡,曾做过自行车保管员,也因求职不顺四处碰壁。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参加了类似如今温BA的篮球联赛,并在温州人民广场的“野球”比赛中崭露头角,凭借出色表现赢得“小山东”的绰号。最终,他被体校教练发掘,推荐进入温州体校任教,由此开启了一段月薪800元、为期三年的临时教练生涯。

彼时体校的临时篮球教练,赵茂勇一手打造了原本班底薄弱的温州女子篮球队。他像电影里的卡特教练一样,将这支弱队带成强队,并在2002年带队夺得省运会亚军。凭借这一成绩,他成功从临时教练转正。后来,他还连续两届获得体育局颁发的“特殊贡献奖”。

对于一位市级教练,球赛场上的第六人来说,其价值不仅在于带队取得成绩,更在于为球员铺就成长道路,向省队乃至国家队输送潜力新星。例如赵茂勇挖掘选送的吴前和王海媚——前者是CBA全明星赛MVP和常规赛MVP得主,如今国内篮坛炙手可热的明星球员;后者效力于浙江稠州女篮,2021年入选东京奥运会中国女子三人篮球替补名单。

今天,《小毛会客厅》邀请温州体育运动学校篮球高级教练赵茂勇,畅谈他的篮球人生!


微信图片_202507091845542_b.jpg

专业篮球员“小山东”闯温州

上世纪九十年代因当时女友现在的老婆(同为体院同学的温州人)的缘故,赵茂勇决定离开山东到温州发展。

“一个没车没房、一无所有的山东人,带着爱情来温州,说是发展不如说是闯荡。”1995年12月,国内才创立篮球职业赛事,在此之前许多大学篮球专业的运动员只能另谋出路。1999年初到温州的赵茂勇找到了一份自行车看管员的工作。起初他觉得收入尚可,但同期回温的女友已进入学校担任体育老师。两人职业地位的差距给赵茂勇带来了无形压力,而身为职业篮球运动员的他始终渴望更好的发展机会。

某次在原人民广场锻炼时,1米80的大高个赵茂勇被球场上的球友注意到,对方主动邀请,“会打球吗?来试试?”这次偶然的邀约让他结识了在温州的第一批球友,他也因此得了个篮球外号——“小山东”。后来,在这个篮球圈小有名气的赵茂勇受到体校老师邀请,参加了温州业余篮球赛。当时温州篮球爱好者虽多,但因缺乏专业球员,在与外地球队较量时胜率很低,急需像赵茂勇这样有专业背景的选手加入。

在温州业余篮球比赛中,由于专业队员赵茂勇的加入,他所在的篮球队经常以高分取胜。作为球队核心,赵茂勇逐渐成为篮球圈的名人,受到多支球队邀请。随着名气增长,就业机会也随之而来。1999年,体校老师询问赵茂勇是否愿意担任校女篮教练,负责选拔人才并带队参加省运会,约定若三年内取得名次即可转正。自此,这位闯荡温州的“小山东”获得了一份非正式的工作——女子篮球教练。

彼时温州篮球队还实行市管县队体制,市级并没有直属篮球队,所有队伍都分布在县(市、区)。赵茂勇刚接手时,球队只配备了四名外援班底,其他队员需要自行招募,女子篮球市队可谓“一穷二白”。

“真是愁得头发都掉光了。”为了在体校做出成绩,也为了能在温州扎根,赵茂勇四处托人寻找队员,跑遍各县(市、区)的学校挖掘人才。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组建起温州市女子篮球队的基本阵容,球队成绩也从垫底逐步提升,最终在2002年省运会上夺得亚军。赵茂勇也因此从临时工转为正式编制。

赵茂勇在为队员布置战术.jpg
赵茂勇在为队员布置战术

女儿眼中的父亲——女篮教练


“撞一下怎么了?运动员磕磕碰碰很正常,怕疼可出不了成绩!”温州体育运动学校二号楼篮球馆内,赵茂勇正严厉地指导队员。距离7月10日举行的省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只剩几天时间,“都给我练起来!跑起来!动作再快点!训练的强度必须超过比赛,否则上场就垮。”

“现在的孩子太娇气,碰一下就喊疼。我当年训练时摔倒了都不敢吭声,要是多抱怨几句,教练直接一脚就踹过来了。”执教多年并身兼多职的赵茂勇常私下与体能教练兼领队李梅花交流。

李梅花笑称,赵教练是个“嘴上爱抱怨,手上不停干”的人。李梅花首次与赵茂勇合作是在2019年青运会山东赛区的比赛。她回忆说,其他球队不仅有主教练、进攻教练、防守教练、体能教练等专业团队,还有完善的后勤组,有些队伍甚至配备了外籍教练,而温州女篮只有她、赵教练和一名队医三人。不过,李梅花话锋一转,“但我们一路过关斩将,淘汰了当时的强队福建队。”她又指着手机里的照片说:“看,这是我们绝杀辽宁队时的照片,全靠赵教练的临场指挥。”随后,李梅花翻出去年赵茂勇拄着拐杖带队参赛的照片,感慨道“这些队员能遇到赵教练真是幸运。”

赵茂勇的女儿赵娉玄曾是参加青运会山东赛区的温州女篮队员,如今已退役。提起父亲执教时的拼搏精神,她说虽然不太了解父亲当年作为运动员的经历,但作为女篮教练,父亲绝对称职。

如今已大学毕业的赵娉玄是国家一级运动员。她初二时加入体校女篮,依然记得那些寒暑假无休的日子。在父亲的带领下,女篮坚持一天三练(早、中、晚)。作为教练的女儿,她非但没有特殊待遇,反而总是第一个挨训,哭鼻子是常有的事。正是在父亲的严格训导下,她的心理素质越来越强,自主能力和独立性也得到提升。值得一提的是,父亲特别强调队员要主动向老师问好,哪怕是陌生的老师。

 “体育生在外人眼中的刻板印象是素质一般,其实只是文化课要求较低,但我们更懂礼貌、执行力更强。”赵娉玄说道。

赵娉玄笑着透露,她与母亲经常充当父亲的“外援”。每当父亲带队外出比赛,体校就交给放暑假的她和她那当体育老师的母亲来照看学妹们。

对于父亲的严厉教学方式,赵娉玄这样理解:“体育生不是在挨骂,就是在挨骂的路上——但正是这种反复纠错,让我们觉得失败根本不是大事。”

她给学妹们的建议是“在听从教练指导的同时,要敢于尝试自己的想法,不要因害怕犯错而束缚手脚。”

挖掘有潜力的篮球运动员


李梅花说,赵教练除了业务扎实之外,挖掘队员也非常有一套。像之前他发掘的吴前和王海媚,都是他培养出来的好苗子、好球员,如今都在大赛里崭露头角,并成为篮球明星。此外,学校走廊上还贴着温州中学的感谢信,信中提到有三位赵教练的学生毕业后进入温州中学,并代表温州中学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中学生篮球锦标赛(中学女子组)全国总冠军。

赵茂勇回忆起挖掘吴前和王海媚的旧事,他笑称第一眼在苍南看到吴前时,并不觉得他有多突出,反而认为他是个稍微驼背的“邋遢小伙”。后来通过观察与训练,发现他的身体条件非常好,还是个会动脑的“兴奋型”选手;王海媚身材不高,在队伍里曾被称为“小不点”,但她速度非常快,适合打技术型的后卫。

11岁的陈润荃是赵茂勇去年到文成发掘的学生,她是这次参加省赛的队员中年龄最小、个子最矮的一个。作为控球后卫,陈润荃说自己很喜欢篮球,虽然现在还打不过那些个子更高、年龄更大的队员,但只要再练练就能赶上了。她的目标是拿下冠军。

篮球比赛中,身材高大的队员确实占据一定优势,但篮球是一项团队运动,也是需要队员动脑子的战场。只有身体优势加上有个好脑子,才能成为优秀的篮球运动员。赵茂勇相信,小陈等年龄增长、身体发育成熟后,会是个好苗子。

近年来在赵茂勇与教练组的努力下,温州女篮的成绩稳定在全省前四。他现今的工作重心会放在寻找适合培养的篮球教练与继续挖掘篮球好苗子上。他说:“会打球不一定会当教练,会当教练不一定会打球。”他从球员转型为教练,两者皆擅长,其实也是在老一辈教练的教导下完成的,这个传承他要延续下去。

赵茂勇表示,温州其实有许多有天赋的孩子,只是家长更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家长只想让孩子读博士、当专家,但这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呀!其实读好大学和练体育并不冲突,像他女儿就是凭借运动员身份一路保送的。

除了体校学生,肯定还有些未被发现的好苗子。比如在温BA比赛中,就有一些天赋型选手。这些业余选手“靠天赋打球”,但基础技术薄弱,凭着爱好坚持。如果能得到专业人士的指导,会有更好的发展。

赵茂勇说,温BA虽是业余赛事,但通过正确引导能够重燃温州的篮球热情。

“教练,我想打球”,或许很快就能再次听到了。

温都记者  小毛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审核  王金杰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