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在温医大附二院鹿城院区学院路部的儿童EICU,3岁女孩童童(化名)身上插着十余条管子,已经能够自主呼吸了。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呼吸衰竭,手术过程中出现三次心跳骤停,童童经历了一场生死劫,但是医生没放弃,排除层层难关,终于帮助童童闯关成功。
童童来自福鼎,3年前曾接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因咳嗽、喘息1月余,后又加重,6月7日,被紧急送入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心血管内科,“孩子咳嗽厉害,喘气像拉风箱一样……”童童妈妈陈女士告诉医生。检查结果显示,童童患有极重度二尖瓣反流、中度三尖瓣反流、心房扑动、心力衰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加上呼吸衰竭,生命岌岌可危。
早在2022年,童童就曾因“室间隔缺损、房间隔膨胀瘤伴多发缺损、主动脉瓣脱垂”做过手术。但术后家属未定期随访,导孩子的心脏结构悄然发生变化,最终导致二尖瓣极重度反流,也就是说,童童的心脏就像“漏了的泵”,每一次搏动都在消耗生命能量。
6月11日,温医大附二院儿童心胸外科、儿童心内科、重症医学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手术室等10余个学科专家进行会诊。童童仅3岁,体重才14公斤,但她的心脏却如成人般大小,加之再次开胸手术,出血风险非常高,脆弱的心肌难以承受体外循环。胸外科建议先纠正心率失常,暂不考虑手术。
6月13日,童童突发心衰加重,呼吸困难,医院启动紧急手术流程。当患儿被移至手术床后,血压骤降,童童出现第一次心脏骤停。胸外按压、肾上腺素注射……10分钟心肺复苏后,心跳恢复,但瞳孔散大,无对光发射。医生决定继续救治,当剪开胸骨后,童童出现第二次心脏骤停。心胸外科主任赵琦峰医生带领团队启动心肺复苏流程,经过不懈努力,心跳终于又回来了。但是,童童的瞳孔再次扩大。由于心肺复苏及时,手术得以继续推进。打开胸腔的瞬间,把医生吓到了:童童心脏与胸骨后粘连致密如“蛛网”,分离过程稍有不慎便会大出血。救治团队凭借精细的操作,成功建立了体外循环,这个时候又发现二尖瓣如同“生锈的阀门”无法闭合,救治团队又根据童童心脏实际情况为她成功植入成人的27号瓣膜。
手术完成后撤机时,又一个危机降临:童童心脏无法承受泵血负荷,又出现心脏停搏,瞳孔再次扩大,只能再次体外循环。术中启动了ECMO辅助,这台“人工心肺机”以每分钟1.4升的流量,为心脏争取到10天的“休息时间”。
多学科团队在ECMO支持期间完成了“三重守护”:心胸外科每日评估心脏恢复情况,心血管内科调控房扑节律,重症医学科精细化管理感染控制与内环境平衡,实施了“边救命、边修复、边调理”的治疗范式。
6月22日,童童的一声“妈妈,痛……”让母亲陈女士热泪盈眶。从手术前的濒死状态,手术9天后撤ECMO,再到第10天撤呼吸机,现在,童童生命体征平稳,心脏自主跳动有力,已脱离ECMO支持并撤除呼吸机,进入从鼻饲喂养过渡到自主进食的关键阶段。
温都记者 王春霞
责编 林剑静
审核 陈侄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