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到申请专利,再到生产投放,这中间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又该如何改进?6月27日下午,温州市中通实验学校的“校园游戏创编”团队沉浸在“创新校园,成果转化”主题教育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中,在专家的指引下,一起努力为校园创意装上“转化引擎”。
专家引领,经验可借鉴
“校园游戏玩什么”游戏发布会上,中通游戏创编师们让大家大开眼界,线上观看人数5千多人,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和良好的积极导向。但对于教育科技成果如何实现转化,同学们还有些陌生。学校特别邀请到温州市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刘金竞老师,温州市校(院)地科技成果转化联合办公室主任邓亮老师,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代表卢海涛老师和浙南低空经济科创孵化基地代表洪万利为同学们打开“成果转化”的新世界大门。
刘金竞主任从总体上介绍了温州市教育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基本情况,让同学们在已取得的成果中汲取过来人的经验,也在中心未来的发展规划中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邓亮主任介绍了成果转化办的主要功能、温州市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政策和中小学师生成果转化常见方式。他分享的成功案例为同学们如何实现创意成果转化提供了借鉴,他还给现场师生送来了创意落地的政策利好服务呢。
卢海涛老师以同学们熟知的爱迪生引入,强调了知识产权在教育创新中的重要性,还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专利申请的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为师生顺利申请到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驾护航。
洪万利老师也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向同学们介绍了他们“经营商”“找引商”“评估商”“运营商”“承办商”“投资商”的六大功能,期待协助师生实现创新成果转化。
朱小雪校长激励孩子们利用好暑假的宝贵时间,一步步优化自己的创意,逐步完成创意成果的转化,把自己的创意分享给更多的人。
专题探讨,未来可期待
学校游戏创编团队的成员备受鼓舞,他们围绕学校如何建立长效的教育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师生创新成果的落地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现场学生和家长针对版权申请需要的材料、涉及的经费、创意如何落地、科创站创意转化安全性、是否能在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后申请专利等诸多问题与专家进行了互动探讨。
此次引入专家指点迷津,又有指导老师耐心辅导,再加上家长的全力配合,相信孩子们能在学校搭建的多方助力的平台上获得更好的成长。
教育正从传统的传递知识转变为创造知识,此次教育科技成果转化活动为中通师生点亮了通往美好未来的灯塔。相信在专家指引、家长助力和学校平台的共同托举下,探索和创造会成为中通学子学习和生活的方式,期待他们成长为未来的设计师、发明家!
通讯员 郑盈盈
摄影 陈海疆
编辑 林摄尔
审核 张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