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上瓯菜,需要做好哪些文章?人大代表这样建议……

2025-06-30 08:29 温州都市报 

怎样挖掘和发扬瓯菜文化,打造和提升美食全产业链,进而助力温州高质量发展,是不少人大代表关注的话题。

瓯菜以“轻油、轻芡,重刀工;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烹调讲究,细巧雅致”闻名,是中国八大菜系中浙菜的四大流派之一。

在杭温商推出“瓯越佳飨”品牌

杭州温州商会秘书长陈光秒说,瓯菜作为浙江饮食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以其独特的食材运用、多样的制作工艺、丰富的口味风格而闻名。“虽然杭州和温州很近,但瓯菜仿佛是刻在温州人DNA里的记忆,时不时就想尝一口鲜。”

正因如此,近年来温商餐饮在杭州遍地生花,比如楠溪第一楼、瓯粤轩、盛世蚝门·温州大排档、浙瓯小海鲜等。

“为了打响瓯菜知名度,挖掘瓯菜文化,杭州温州商会从2020年起推出了‘瓯越佳飨’品牌,并专门打造了一个微信小程序‘瓯江潮’,截至2025年4月,商会共与93家在杭温商餐饮店达成联络及战略合作,所有店铺信息均上传‘瓯江潮’,旨在为会员企业及在杭温籍人士提供便捷实惠的餐饮服务,整合更多福利回馈社会。”陈光秒说。

三年计划打造“瓯菜人才生态链”

记者了解到,为温州冲刺“双万”城市提供技能人才支撑,市人社局日前印发了《加强“温州菜”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世界美食之都”创建的工作举措(2025—2027年)》,通过五大体系16项具体措施,构建覆盖人才培养、就业创业、标准制定、文化推广的全链条生态,力争到2027年实现烹饪专业在校生规模超2500人,孵化百名温州菜优秀创业者,选树百名“瓯菜师傅”领军人才。

该举措提出,实施“院校+社会+数字+平台”多元培训体系,进一步夯实“温州菜”技能人才基础。其中,职业院校烹饪专业扩招提质,力争到2027年底全市烹饪类专业在校生规模达2500人以上、引育培养烹饪类职业院校专业带头人5名以上;到2027年底遴选3家“温州市烹饪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和15家温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温州菜烹饪),成立瓯菜工匠联合会,强化技艺传承与创新。

代表建议

市人大代表、温州开放大学副教授 谢瑞霞

打造“美食经济”全产业链 设计瓯菜美食游线路

瓯菜以瓯江流域的山海食材为基底,口味清鲜、淡而不薄。瓯菜技艺蕴含宋韵瓯风等传统文化,同时吸收海内外各类食材处理技法,展现出温州人走南闯北的开放精神。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温州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乡愁与记忆。

如何让更多人了解瓯菜?可以通过品牌推广、文化传播、产业链整合和数字化运营,全方位提升瓯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也可以利用温州地标如江心屿、博物馆举办美食节和展览,结合文旅项目打造瓯菜品牌形象;通过纪录片、书籍、美食节目讲述瓯菜历史与文化,结合瓯剧、手工艺形成完整文化体验;开发预制菜与大型超市合作,开设体验店,方便消费者品尝瓯菜;建立瓯菜数字博物馆,利用短视频、直播等数字化手段吸引年轻人关注。

建议通过瓯菜打造“美食经济”全产业链,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标准化与品牌化瓯菜,扶持老字号餐饮,发展预制菜和电商销售;依托本地海鲜、山货资源,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供应链。文旅融合方面,设计瓯菜美食游线路,举办美食节庆,结合短视频营销提升吸引力。科技创新上,加强烹饪人才培养,推动数字化营销和健康化改良。区域协同方面,联动长三角市场,借助侨乡优势拓展海外中餐业。同时,政府可出台扶持政策,建设美食街区,成立行业协会规范发展。

市人大代表、瑞安市湖岭镇坳后村党支部书记 张仁宇

建设瓯菜博物馆 传承保护瓯菜文化

温州拥有着丰富且独特的烹调文化,其历史源远流长。瓯菜也以其特色享誉全国,并于2024年走进中南海。然而,瓯菜文化在传承和展示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建设一座专门的瓯菜博物馆,以更好地保护、传承和推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博物馆的展示,系统梳理瓯菜的发展脉络,传承和弘扬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文化内涵,让更多人了解瓯菜的魅力。同时,为瓯菜产业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促进瓯菜相关企业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推动瓯菜产业的创新与升级,作为烹饪教育和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为培养专业人才和提高公众的饮食文化素养提供平台。

建议组建一支包括历史文化专家、烹饪大师、博物馆管理专业人员等在内的专业团队,负责博物馆的策划、建设、运营和管理。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饮食文化博物馆的合作交流,学习借鉴杭州杭帮菜博物馆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博物馆的品质和影响力。定期举办瓯菜文化节、烹饪比赛、学术研讨会等活动,吸引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参与。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如网络、电视、报纸、旅游宣传册等,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助力农业与渔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建立从渔船/田间到餐桌的快速、高效、可追溯的供应链体系。

市人大代表、市生态环境局鹿城分局生态综合科科长 李炎伦

打造独具特色的瓯味预制菜产业

瓯味预制菜具有“全球温商网络、菜品可塑性强、产研起步较早”等优势,也存在“小、弱、散,个性化产品工业化生产实现难”等劣势,如何更好地把瓯味预制菜这篇极具产业发展潜力的文章做好,使其驶入专属高速跑道,是值得思考的课题。

建议要溯源瓯菜文化,深入发掘预制菜产业的发展底蕴。瓯菜最早可追溯到藤桥曹湾山遗址出土的一件距今4000多年的陶器“甄”,将其置于“釜”上可用来蒸熟食物,与其他烹饪方式不同,蒸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食材原汁液和形状完整。此外,《史记·货殖传》、西晋《博物志》均记载了瓯越先人的饮食文化。瓯菜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979年,人民大会堂从“全国八大菜系”中选调顶尖名厨进京工作,瓯菜大师潘晓林代表浙菜入选,同年白蛇烧饼、矮人松糕、长人馄饨等点心入选《中国小吃谱》。综上,瓯菜文化源远流长、特色鲜明,相关部门可以做进一步的发掘与演绎。

同时,还要整合温州优势,发挥全球温商网络优势,可在世界各国、国内各地温州商会设立“瓯味”预制菜产品专柜、开设“瓯味”预制菜年货节、举办“瓯味”预制菜创新创意大赛等,还可借助青科会平台,设置预制菜专场,全力推广“瓯味”预制菜等。

温都记者 蒋文泽 陈恩欣

编辑 孙立彭

审读 郑凌

责编 吕进科

监制 王冰

▲《温州都市报》2025年6月30日03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