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仲华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中级社工师、全国社区心理援助师、温州市社区心理援助志愿者协会秘书长。
10岁的孩子,近半年来痴迷于买小马宝莉等卡游,有时控制不止,一个月要花几百块的零花钱。家长很苦恼,孩子的零花钱要如何约束并引导她们正确的消费观?
孩子的需求不要直接禁止,而是把决定权给孩子,他们只要在规则框架内,让她自己选择买或不买,并承担结果(如买完后悔)。既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又传递正确的消费观。
一、了解孩子为什么想要这些卡?
经过了解,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社交需求:同学之间交换卡片等,可以说是孩子的“社交货币”,帮她们融入一个圈子。
兴趣爱好:是真心喜欢小马宝莉的角色或故事,收集卡片可能是她对故事情感的延伸。
即时满足:是否被卡包的“盲抽”机制吸引,享受拆盲盒的惊喜感?
二、设定孩子零花钱的使用规则
设定规则,提早培养孩子的财商。如每周/每月给孩子一定额度的零花钱,让她自主支配,同时明确:“买卡可以,但要用自己的零花钱,超支要等下次”(让孩子学会权衡,比如“买卡”还是“买玩具”“买文具”……)
延迟满足练习:如果她想要高价卡包,建议她分期储蓄:“这盒卡要50元,你可以每周存10元,5周后就能买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忍耐与等待,同时享受自控后产生的成就感。)
记账实践:鼓励她记录零花钱用途,月底一起复盘。如这个月买卡花了多少?如果少买一包,省下的钱能做些什么?
三、将消费与责任挂钩
鼓励有偿家务:如果孩子想突破零花钱额度,可以通过简单劳动赚取,如,洗碗一次5元。注意:日常责任如学习、自理等不和金钱挂钩,避免功利化。
设定目标奖励:“如果这周每天能开心起床,妈妈可以赞助你10元买卡。”
告知家庭经济情况:如果孩子的要求超出预算,可以坦诚沟通,或让她学会自己攒钱等。
四、判断是否值得支持
家长对孩子的热爱进行判断,是否值得支持: 孩子真正热爱,且能说出卡片的价值(如角色故事、艺术设计);消费在合理范围内,不影响其他开支(如学习用品)。
如果只是盲目跟风或是因抽卡机制反复索要零花钱,甚至闹情绪,遇到这种情况要限制。
此外,孩子为了得到某种卡盲目无限制购买,鼓励孩子和同学换卡,不用一直买新的。或是帮她用低价购买单张稀有卡的方式,避免盲目无限制拆包而造成浪费。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19期
本版主持“好学”姐 林摄尔
编辑 林摄尔
审读 夏忠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