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浪潮中,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以下简称瑞安学院)以五年一贯制培养体系为基底,探索出一条“长学制贯通培养、产学研精准育人、高质量就业护航”的特色路径。
据学院公开信息显示,该院自2023年启动首届招生以来,目前两个年级段的在校生人数超1600人,已成为温州地区第二大技工类院校,并逐渐发展为瑞安地区高技能人才输出的关键基地。让我们一同走进瑞安学院,一探究竟。
政府“招才引智” 政校企护航成长
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成立于2023年,是由瑞安市人民政府、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立集团三方共同合作打造的一所公办技师学院,按照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的浙南校区规划打造,落户在温州瑞安滨海新区,毗邻S2轻轨线大典下站。
据悉,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体的省属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在校生超万人,是浙江省在校生人数最多的技师学院,设有24个主干专业,建有12个省级示范、品牌和特色专业,学校先后荣获“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浙江省首批20所中职名校”“浙江省一流技师学院”等荣誉。
目前,瑞安学院开设9个专业,包括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云计算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在校生人数超过1600人,是温州地区第二大技工类院校。
五年一贯制培养,打通人才培养三阶递进
“五年制让我们从青涩的初中毕业生成长为能独立完成自动化产线调试的技术骨干。”2023级机电专业的李同学说,五年一贯制还极大地缓解了升学焦虑,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规划自己的人生。
据了解,瑞安学院主要专业推行五年一贯制培养模式,构建“中级工基础+高级工深化+技师选送培养”三阶递进体系。以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为例,学生在五年内完成从机电基础理论到智能制造技术、从单一技能训练到复合能力培养的跨越,实现“入学即定向、毕业即高阶”的成长路径。
为保障中级工阶段基础教学质量,该校在校内搭建27间专业实训室,同时还依托瑞立集团的企业背景,在集团设立专业实训基地,室内实训面积达到10070平方米,累计实训设备投资5100万元,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工作条件下进行操作与练习。
产教深度融合 打造技能培育“高速路”
作为“温州模式”的重要发祥地,瑞安民营经济发达,享有“中国汽摩配之都”的称号。2024年实现汽摩配产业产值近700亿元,是瑞安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这里有完善的产业链,更有瑞立集团这家汽摩配龙头企业的赋能,为学院产教融合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沃土。”瑞安学院院长沈财能说。目前,学院不仅与23家地方龙头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还与多家企业共建校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把课堂延伸到生产车间。
2024年,学院启动了“企业导师进院园”“教职工进企业”“学生入企实践”——“三进工程”项目:邀请百余位集团内部的优秀技能工匠大师们走进学校,担任班级副班主任和实训指导师;教师进企业一线挂职锻炼,实现教育和企业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定期入企进行专业劳动实践,了解专业最前沿的技术变革明确今后就业岗位实际需求。
不仅如此,学院还邀请不同领域的双师型老师讲公开课,拓宽学生的视野,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其中AI博士的公开课,获得了学生的极高评价。
高质量就业 铺就职业发展“黄金路”
“进入‘预订单班’以后,在实习阶段好好干,就能实现就业无忧。”瑞安学院新能源专业的学生开心地表示。
据了解,目前该学院与温州铁投集团、正泰集团、德力西集团等20多家企业合作,打通精准培养人才通道,通过签订“预订单班”的形式,形成三大保障机制——
根据企业的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计划等,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结合企业需求对学生进行技能培养,学生毕业通过相应考核后,实现“入学即就业”;企业与学生签订协议,让学生以及家长无就业之忧,这是瑞安学院实现校、企、生三赢的一个重要举措。
成效如何?浙江铭博汽车部件公司人力资源总监评价:“毕业生技术扎实,一上工就上手,大大减少磨合期。”
从五年一贯制的贯通设计,到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匠心锤炼,再到高质量就业的生命周期护航,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浙江省机电技师学院瑞安学院正书写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典范篇章。
通讯员 林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