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恬希 永嘉县少年艺术学校六(2)班 小学组五、六年级二等奖(指导老师:汪海林) “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在楠溪江畔,屹立着千年的山,流淌万里的水,养育一代又一代的永嘉人。 信步走进徐定超御史祠,抬头看,朱门白墙上满是岁月的痕迹。御史祠两侧,是蔡元培校长为其题写的对联:御史楼台高百丈,谏官祠宇壮千秋。推门而进,仿佛穿越了滔滔时光的洪流。站在这方院堂内,我仿佛看见了5岁的徐定超在窗前奋笔疾书,挑灯夜读。他五岁便能口诵“五经”,十岁援笔成文。为言官时敢于弹劾清廷亲贵权奸,弃政从医后,写下传世著作《伤寒论讲义》。 步入正厅,一个黛瓦木结构的两层大宅院展现在我的眼前,故居古雅清幽,两边的芭蕉叶在微风的吹拂下送来阵阵清凉。抬眼,徐定超的画像和雕塑立于堂前,须发霜染的老者眼神坚毅,似是要洞悉一切,为民谋福。摇曳灯光下的苦读,终于在朝堂上一展芳华。徐定超进士出身,又于变革之中追求进步思想,秘密参加光复会、同盟会,一生事功,为国为民,世人尊其为“永嘉先生”。 再到书法馆内,有蒋中正给徐定超所题的牌匾“风节凛然”。飘逸的书法,俊秀小楷的书信,似乎将我们拉到一百多年前。1912年,一场台风席卷温州、丽水一带,徐定超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仍携三子在东门设救生局,救灾民千余人。看着展厅那一排照片,我的思绪归拢,这位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大人物,一代名垂青史的谏官,却丧生于编撰浙江通志的路上,终年73岁。 狮头山,象鼻水,枫叶地,称乐土。这条古时浙闽驿道上的江南古镇,文人辈出,底蕴深厚,成了永嘉先生再也回不去的故土。岁月如梭而斯人已逝,但是徐老先生留下来的清正廉洁、一心为国的精神却一代代地流传了下来,影响着永嘉的每一个人。 先辈楷模,榜样力量。走出故居,盛夏的烈日在树下碎成点点光影,身后那被风雨剥蚀的祠堂像是一个耄耋老者,但是却在千千万万的浙南人民心中竖立起一座巍峨的丰碑,高耸屹立,永不倾倒。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9期 编辑 王树绅 审读 朱彤 监制 刘旭道
责编 郑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