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亲子|找找温州的蛇文化

2025-02-25 14:30 掌上温州客户端 

 周末亲子.jpg

今年是蛇年。新年音乐会上曾演奏过一首《金蛇狂舞》的曲子,热烈而奔放,很有气氛。毛主席《沁园春·雪》中也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描写了山的灵动与气势。蛇,十二生肖之一,地支第六位。自古以来,蛇具有神秘色彩。在温州也有很多和蛇有关的文化、美食、地名,妙趣横生。
白蛇烧饼

白蛇烧饼是温州的传统小吃,据说在清光绪年间,温州城内有一家烧饼店,做的“葱油重酥烧饼”深受街坊百姓的喜欢,因女店主喜穿白色衣衫,众以 《白蛇传》中“白娘子”称之,因此得名“白蛇烧饼”。从此以后,温州城内“白蛇烧饼”成了温州烧饼的代名词,城中但凡以重油酥和面,咸猪膘肉、葱花为馅的烧饼都可称为白蛇烧饼。一个个面团经历揉面、放馅、包皮等一系列工序,再用炭炉“上色”。炉火通红,烧饼刷好油贴在桶内壁慢慢加热。油面皮起酥,芝麻粒粒膨胀,待到香气四溢,烧饼就出炉了。拿在手上轻轻一捏表皮直接掉酥,热得两手倒来倒去地拿,咬一口里面的油滋出来,“呼呼”喊烫,却又舍不得不吃,嚼一口换一口气地吃完回味无穷。

对山岗岩画大蛇

对山岗岩画大蛇.jpg

在离永嘉暨家寨2.5公里,与仙居交界西北面有一座对山岗。在这里海拔900米的岩壁上,錾刻着一条长约二米、凿制规整的大蛇,如果你从岩上空俯瞰,能清楚地看见它口吐蛇信,背负棋盘,栩栩如生。

岩画,是原始的石刻艺术,是岩穴、石壁上的彩画、线刻和浮雕的集合。永嘉岩画与我国西北地区的啄凿岩画(以狩猎图像为主)、西南地区的拌入赤铁矿的绘制岩画(以宗教图像为主)不同,是直接用尖锐、坚硬的石器在岩壁上划刻、磨雕而成,而且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永嘉先民创作岩画的主要目的,就是祭祀,为生命和族群祈祷。

暨家寨.jpg

看完岩画,大家可以去附近的暨家寨转转。暨家寨原为暨氏祖先为避乱从仙居迁到此地。这里山高林密,瀑多谷深,树种多样,翠竹幽深,犹如一处天然氧吧。村后还有徒步古道路线,徒步至观景台还可以鸟瞰整座寨子,如果是遇到下雨天,云雾缭绕,像仙境一样缥缈,真的很美。在暨家寨的后山还有小瀑布,往后山走可以找到楠溪江的源头。这里还是电视剧《田耕记》的取景地之一。


三江岩画大蛇

三江岩画大蛇.jpg

永嘉三江街道千米高山上也有一些巨蛇岩画,外形与对山岗大蛇其本相似,内容也是大蛇吐信,背负棋盘,但是尾部刻画更灵活。这一带巨蛇岩画基本画的都是毒蛇尖吻蝮蛇。尖吻蝮蛇俗称五步蛇又称五步虎,因五步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且肉味鲜美,被山民亲切称为“山鳗鱼”。男女老少还会在夏天傍晚,手持一叉头棍子,腰系一网袋去捕蛇。可能是因为蛇与百姓的日常生活时有交集,所以才会被当成题材刻在了岩壁上。

三江街道还有大名鼎鼎的瓯窑小镇。它坐落于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旧称坦头村,宋朝时因村头建有多座瓷窑,附近专有一片道坦供晒瓷器用而得名。


这些地名与蛇有关

2024年10月31日,温州市民政局举办《温州市地名志》出版发行媒体通气会,会上正式对外发布了《温州市地名志》,这是温州历史上第一本公开出版的市级地名志。据《温州市地名志》记载,温州地区有7处地方和蛇有关联。分别是瑞安平阳坑的徐山村、永嘉的新民村(曾名东岸岙底)、鹿城仰义街道北部与藤桥镇交界处大毛山、龙湾天河街道中和村的长蛇山、起于乐清芙蓉镇上岙垟村的发祥岭古道、发源于泰顺罗阳镇碑排与乌岩岭林场交界的左溪、属南麂列岛的蛇头礁,“每个地名都有自己由来的故事”。

据介绍,徐山村因山形似蛇,故名蛇山,村从山名,谐称徐山;大毛山,以山坡盛长茅草,得名大茅山;“茅”“毛”音近,故又称大毛山;又因山形蜿蜒似蛇行,故别名长蛇山。长蛇山,因山体形似长蛇,故名。发祥岭古道,因岭长而蜿蜒,状如长蛇,俗称长蛇岭;山巅岭头,常白云飞翔,又名翔云岭。蛇头礁,因岛上岩石似蛇头昂首挺立,故名。

  本版主持:“好学”姐 丁海琴

  网络供图

  • 编辑 黄敏

  • 审读 徐卉

  • 责编 胡建国

  • 监制 刘旭道

  • 11B20250223C.jpg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