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未露之时,她已静候于校园;夜幕低垂之际,她仍守于教室的灯火阑珊。坚守岗位24年仍激情满怀,长达9年一人挑起两个班“班主任”重担;她打造目标明确的“志远班”,行感恩教育,引领学生走得更高更远;去年学校放寒假后,她有19天陪在学生身旁;她总说:要把孩子当成曾经的自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
她是温州市第二实验中学教师盛荷萍,被学生们亲热地唤作“盛妈妈”——“如果‘敬爱的好老师’有模样,那就是盛妈妈这样的!”
严厉又慈爱
99个孩子争抢一个“盛妈妈”
十年前,盛荷萍在温二实开创先河,一人担任两个班的班主任,且一带就是三届。这需要极强的个人能力,面对挑战,她笑言:“方法总比困难多。”
多年来,通过不断摸索和完善,盛荷萍形成了独有的一套教学和统筹管理方法,譬如实施大班长责任制与值日班长轮岗制,开班会侧重各自班情,开亲子家长会两个班级统在一起,等等,力求爱不减半,但提高效率。“‘技术上’没有问题,最大的难点是,像一个家庭养育两个孩子,孩子们总要抢妈妈。”
从2011级开始,学生们就亲热地喊盛荷萍为“盛妈妈”。“她太像家里既严厉又慈爱的妈妈了。”在学生眼里,她对行规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要求极高,但又不失细腻温柔的关爱,每个节假日会给孩子们策划有仪式感又具教育意义的特色活动,就算在紧张的中考前也有“幸福日”,还会买零食和礼物给初三学生过儿童节。
“被‘争抢’确实是个挺幸福的‘烦恼’。”盛荷萍说,上一届学生两个班共99人,她每天在紧挨着的班级间轮流“赶场”,学生们总希望她能在自己班多留一会儿;而她的批评和表扬又会引发一场“爱哪个班更多一点”的争论。通常,她静待契机,用行动让“手心手背”两个班孩子感受到同样的爱,用颇有智慧的处理方式,点燃学生们合作与竞争的激情,唤醒他们做好自主管理的意识。
定目标抓执行
寒假里19天陪着孩子们
如何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张弛有度地取得好成绩?盛荷萍匠心独运实施“目标管理教育”,从2011级开始,她将所带的班级命名为“志远班”。
这个班名寓意 “志存高远”,盛荷萍说,“每个孩子一进志远班,首先确立人生目标,从考虑长大后想从事什么职业的长远目标,到一步步逆推的高考目标、中考目标,再到近期的学习目标,学生们在她手把手指导下认真思考并制定计划,跟家长畅聊,家校拧成一股绳,朝着目标努力。
“人有了目标,就像茫茫大海中的行船有了灯塔,有前行的方向,有奋进的动力。”盛荷萍深知确定目标后,从“他律”成长为“自律”不是一蹴而就的。
2014年寒假,她向学校申请了一个教室,将家长无暇照顾的学生聚集起来,从早上8点到下午6点,全天候在校陪着孩子阅读、体育锻炼等。此后每年寒暑假,她都用不同方式“看孩子”:或是亲自管,或组织家长分社区集中管、她定期巡访,并用微信了解每个孩子的状态。2024年的寒假,她更是放弃休息,把父母忙于工作的孩子集中起来,在学校里足足陪伴了他们19天。这些年来,她做的这些事情全部免费,只凭一颗爱着孩子的心。
“让孩子尝到学习的甜头,就会激发内驱力,整个志远班的班风呈螺旋式上升。”盛荷萍的沉浸式教育硕果累累,2021级志远班毕业生中,有过半迈入重点高中的门槛。
做个“有心人”
感恩教育成就彼此
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处于敏感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跟家长“关系紧张”,但志远班的孩子基本没有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这得益于盛荷萍的“感恩教育”。
她抓住每个契机教育孩子感恩社会,感恩学校,感恩父母,引导孩子领了奖学金给家长买礼物,母亲节一早起来给父母做早餐,进社区做志愿者,等等。“一个人懂得感恩,内心就是阳光的,会承担责任,获得幸福感。”
同时,她创设了“门诊式”“茶馆式”“庆典式”家长会,架起了家校共育的桥梁,更融洽了家长和孩子的关系。
谈到心得,盛荷萍坦言教育要做“有心人”,“把孩子当成曾经的自己,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如此便能理解孩子的行为、清楚家长的诉求、发自内心爱每一个孩子。
孩子发自内心称她“盛妈妈”,盛荷萍深深感动: “朝气蓬勃的孩子们陪我三年,家长们无条件信任我,学校为我的教学提供各种支持,我十分感恩,这是我们互相成就的一段时光。”
来源:《好学少年》周刊第4期
温都记者 华晓夏
编辑 子衿
审读 郑凌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
传盛标准件13968867912 [回复] 1
非常优秀的园丁,点赞
2025-03-09 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