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吒有情有义的形象,映射出了他“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博大。对于众生,他关怀备至,敢于担当。
就如奔赴西藏地震灾区的人民子弟兵和志愿者,就如在重庆山火中骑着摩托车冲锋的“龙麻子”,当普通人选择“多管闲事”、舍己为人时,“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博大关怀,就绝非哪吒独有的光环,而是映射出千千万万中国人心灵深处的精神内核。
2.所谓“神仙妖魔”,不过是人生枷锁。电影中,哪吒被贴上“魔丸”的厄运标签,敖丙背负着“灵珠转世”的沉重使命,正因如此,他们的人生,就仿佛被一道道枷锁困扰着。然而,最终他们勇敢地打破了这些既定的标签与束缚,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并未因此而有丝毫减损。
现实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小镇做题家”“社畜”“躺平族”……诸如此类的标签,仿佛让我们被框定在了某种既定的角色和轨迹中。其实人生的定义只由自己决定,坚持自我本真、肯定自我价值,谁都能活出“英雄不问出处”的豪迈洒脱,闯出“草根变大树”的快意江湖。
东海龙王敖光把自己的期望和家族荣耀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他铺好路,用自己的人生经验为他扫除障碍,希望孩子能够完成他的使命。然而事与愿违,影片最后,龙王恍然大悟,放手让孩子去活他自己的人生:“父王只是想用自己的经验为你谋个幸福,但父辈的经验,毕竟是过往,未必全对,你的路还需你去闯。今后,忠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吧。”
这一幕,也许击中了无数孩子的心,他们渴望被父母理解,渴望被父母肯定,渴望得到父母的支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然而现实是,很多父母生怕孩子走弯路,所以总是用各种各样的方式 “约束” 孩子,哪怕孩子已经长大。这样的“约束”反而让孩子越来越远离我们。
真正有智慧的父母,从不做孩子人生的掌握者;而是做孩子内心世界的抱持者,给予他们力量,为他们兜底,站在孩子的窗前,和孩子一起朝向他看去的那道风景。
被记住的,不应只有《哪吒》,更应该有导演饺子(本名杨宇)。
饺子因对动画的热爱,毕业后放弃从医,自学三维动画软件(如Maya),转型为动画导演。
饺子以非科班背景逆袭成顶级动画导演的经历,以及他对作品的极致追求,被视为励志典范。
1. 勇敢追逐你生命中的热爱
我们早已习惯按部就班地过着日复一日的日子,不愿意去改变,更不敢去改变。但真心问问自己,这样的日子,是你自己想要的吗?
人生在世,除了追求安逸、稳定,更要有一种为了梦想敢于改变的勇气。与其浑浑噩噩勉强度日,不如一跃而起,抓住命运的咽喉。
2.是“完成”,还是“完美”?
如果说《哪吒1》是动画团队用“小米加步枪”的条件,那么《哪吒2》则是用一千九百多个特效镜头、一万多个特效元素,交出了一份诚意满满的答卷。导演饺子说,每一部作品都要当成最后一部作品去创作,不要给自己留下任何突破的可能性。跨过这座高山后你会发现不过如此,大家的能力又长了,下一部再去挑战新的极限。“我们发现以往所仰望的那些大山,其实也是‘死磕’、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所有难做的事都是人做出来的,我们也有这个潜力可以慢慢‘死磕’。”这是一种追求极致的完美,而不只是为了完成作品。
3.你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
一个十年,两部作品,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绞尽脑汁耗费精力,最恐惧的不是吃不饱、穿不暖,而是因为生病落下工作的进度。不是因为知道能成功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了才有希望迎来有朝一日的成功。
有多少人,能耐得住成功路上的艰辛和寂寞?更何况,努力不是为了成功,而是内心的热爱使然。
本版主持:“好学”长 夏忠信
编辑 夏忠信
审读 夏忠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