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0日,鹿城区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迎来闭幕。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温州实现“双万”城市的冲刺之年和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的关键之年。鹿城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必须坚持借势借力,跳出鹿城谋发展,加快推进功能共同打造、产业建圈强链、开放协同共兴,争当提速打造“全省第三极”排头兵,加快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共富样板、争创先行示范,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鹿城新篇章。
鹿城“两会”期间,区政协委员纷纷围绕中心工作,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激发消费活力,到深入发展城市文化品牌,持续擦亮幸福城市底色,为全面推进“四大振兴”,深入实施“强城行动”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
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高地
2025年温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中心城区引领带动作用,中心城区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比重45%以上。鹿城区政府报告明确,要系统融入“创新温州八大工程”,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互促互进,全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高地?多名区政协委员对此建言献策。
区政协委员黄志刚建议,为支持传统制造业加快转型,一方面加大对各个行业头部企业的支持力度,做优做强一批标杆示范企业;另一方面架起高能级平台与传统产业之间的桥梁,使其成为鹿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强劲动能。
区政协委员王小粉建议筛选合适的牵头企业,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业创新联合体,并对牵头企业在共性技术基础上的后续商业化应用追加科技资助,提高牵头企业研发积极性。
区政协委员叶丽丹则建议区科技局协同各相关部门出台更具针对性的产业对策,由区政府牵头各行业协会、金融机构、高校、研究院,为传统产业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支持,引导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针对面向未来的蓝海经济,区政协委员陈菲菲关注到了低空经济。她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完善产业链条”“拓展‘低空+’应用场景”三条发展建议,并在拓展应用场景方面举例,如围绕“低空+智慧城市”,结合政府端应急救援、医疗运输、生态治理、工程测绘等应用需求,鼓励本土企业参与一系列低空公共服务场景营造;围绕“低空+教育培训”,以鹿城与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的温州市未来城市研究院为核心,鼓励各大院校开设无人机驾驶员、空中交通管制员、航空器维修等专业和培训课程,鼓励开办低空经济行业研修班、青少年无人机STEAM教育体系等项目,加速低空经济领域的产学研融合。
外向型经济如何在新形势下破局?区政协委员吕冰冰提出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跨越,建议加强品牌建设专项扶持,建议区级财政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为参与国际展会、开设海外营销网络的企业提供资金补助。同时,鼓励企业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提升品牌知名度;设立“国际营销示范企业”项目,推广成功案例。
挖掘文旅高质量融合潜力
市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实施“文化+”战略,提升城市文化辨识度,彰显瓯越文化新魅力,推动人文精神与城市气质相得益彰。鹿城如何依托深厚文化历史底蕴,做好文旅融合的文章?“坚持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建‘文化+’融合发展机制”已被写入鹿城区政府工作报告。
在基础设施方面,针对斗城范围内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足的问题,区政协委员谢明涛建议加强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全方位提升区域安全防范效能。
以产品思维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建议区委宣传部牵头指导,区文旅传媒集团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多开发互动性、社交属性较强的项目”,区政协委员傅玲丹举例道,如进一步在七都数字影棚、墨池瓯隐社剧场、白鹿创意市集等综合性文旅消费新场景中打造“传统文化+数字媒体”复合型文娱空间,运用虚拟数字人让瓯越文化“活”起来。
区政协委员叶宣伟也建议聚力打造独具鹿城特色的品牌IP,如进一步开发南戏故里沉浸式体验产品,推出“戏从温州来”非遗文化IP;依托朔门古港的考古成果,塑造“海丝温州”考古打卡IP。酒香还怕巷子深,他同时建议将“走出去”战略作为关键抓手,赴外举办精准营销推介会,实施名人与事件营销,持续扩大鹿城文旅IP声量。
去年以来,鹿城大力推动“小剧场”“小酒馆”“小客栈”等业态发展,深受新一代消费群体的喜爱。区政协委员夏志勇建议趁热打铁,抓好布局谋划,做大市场规模,支持体现高新科技的“三小”场所投入,推动文旅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同时,积极扶持一批有品牌特色与运营水平的“三小”经营主体,着眼一盘棋谋划,将分散、孤立的“小剧场”“小酒馆”“小客栈”串联起来,进行有机组合与优化配置。
作为温州非遗项目以及代表性传承人最集中的主城区,鹿城区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区政协委员王施针对“非遗+旅游”建言,建议在旅游景区、历史街区以及网红打卡点常态化引入鹿城特色的非遗表演项目,推动形成具有标识性的非遗产业聚集区域。此外,通过搭建鹿城官方非遗产品电商平台,开展网络营销活动,精准推送非遗产品信息,以网络化营销拓宽非遗产品的销售渠道。
全面激发大消费市场活力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在温州加快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鹿城作为中心城区,身负重任。
提振消费,以点带面。
在区政协委员陈胤博看来,将潮玩这一新型消费载体与传统历史文化有机融合,鹿城大有文章可为。她建议打造潮玩产品经典线路,在鹿城都市漫游巴士现有线路基础上,增设鹿城潮玩文创停靠点,与瓯史路线、美食路线相结合,连点成线,织线成网;通过在不同潮玩品牌店内设置打卡集章点、营销联盟、原创品牌产品相互寄售等方式,推动各潮玩品牌商店形成促销合力,充分打开新文化消费市场,促使瓯韵文化触及更多年轻消费群体。
在经济学领域,“咖啡指数”已成为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力、城市竞争力的指标。区政协委员许鹏怀表示,鹿城作为主城区,在发展咖啡产业过程中还需进一步提升与规划,包括进一步营造放心的咖啡消费环境,借鉴外地做法,推出诸如《特色街区商户外摆位管理实施意见》等政策,规范咖啡外摆助推烟火气。此外,他还建议通过丰富咖啡街区业态,如结合外语角、国际沙龙、英语书店等,吸引更多消费客群。
提振消费,优化供给是关键。
区政协委员王琦建议发展融合性商业,打造购物、餐饮、社交、娱乐等“一站式”服务的新地标,探索商超“爆改”模式,从“场地”转向“场景”、从“卖商品”转为“卖服务体验”,满足全方位消费需求。同时,借力首店、首展、首秀落地鹿城,培育“年轻力”“她经济”“文艺范”等,让更多消费者从线上走进线下实体消费。此外,他还建议探索“店仓一体”“预售+集采集配”等新模式。比如,门店可以作为线上订单的仓库和配送中心,提高库存管理和配送效率。
区政协委员张弛则关注老龄群体的消费需求,建议加强“银龄购物消费”适老化改造,鼓励线上平台推出适老化服务。同时,他还建议深挖鹿城历史文化,将其融入夜经济发展,如以古码头商贸市集为灵感,在瓯江边打造“鹿城古港夜市”,让游客沉浸式体验鹿城商贸底蕴。此外,利用闲置厂房等空间,打造空中花园、屋顶咖啡吧等网红消费场所,丰富垂直空间消费体验,为夜经济注入新活力。
聚焦全龄友好擦亮幸福底色
幸福在鹿城,具体而言,便是让人的一生,幸福可感。聚焦打造“全龄友好”社会,多名区政协委员围绕生育、养老、医疗等话题建言献策。
就构建“怀得上、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生育友好型社会,区政协委员傅佳甄建议建立健全覆盖全生命周期的人口服务体系。如允许家庭托育点在小区住宅内经营,支持公立幼儿园开展托育服务,推行托育机构按入园婴幼儿人数进行补贴,通过帮助降低运营成本控制托育服务价格;鼓励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采取单独或联合方式提供福利性托管、托育服务;探索在职父母弹性工作制度,以及在生产制造、服务行业及新经济形态等领域,对12周岁以下儿童负有抚养义务的妇女设置“生育友好岗”“妈妈岗”,引导推行特殊工时制就业模式。同时,她还建议在基层卫生院推广孕前舒缓、生育指导、产后康复、心理调适、中医养生等“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有生育意愿家庭“不能生、不敢生”的困扰。
老龄化进程加速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鹿城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26%以上,与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增加10个百分点。如何建设老龄友好社会?
区政协委员周正萍首先提出加快设施改造,推进补齐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支持居家养老服务与物业、家政、医疗、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行业融合发展,拓展形成银发经济多形态消费领域。同时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居家养老服务深度融合,为居家养老服务提质增效。
老龄化社会也对社会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区政协委员张秀新关注到,目前鹿城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仍不均衡,特别是在应急管理能力,危机意识和应急处置执行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他建议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建立部门联动、职责明确的应急储备机制。同时,构建卫生应急物资配送能力保障机制,积极引进无人机、智能物流配送等人工智能设备,提升本地供应链的稳定性、快速性和智能性。
区政协委员张贤林则为发展中医药医养结合鼓与呼,建议促进中医药人才流动与服务普及,提升社会办医中医机构人才地位,深化中医药文化传播,推动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温都记者 杨晓宴
责编 朱斌
审核 周俊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