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人口主要数据公报显示,2023年全市出生人口为5.25万人,死亡人口为6.22万人,出生率为5.4‰,明显低于全国6.39‰的平均水平,自然增长率为-1.0‰,这是自1999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精神,医保部门持续拓展医疗保障相关项目。2022年12月1日起,无痛分娩纳入医保,减轻产妇负担;实现新生儿“落地参保”、生育津贴“免申即享”在院就办;加大孤独症患儿医疗保障力度,将儿童孤独症纳入门诊特殊病种管理,报销比例按住院政策执行等。
然而,在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市委会委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卢明东看来,目前依然存在部分孕妇因多种因素导致未及时参保,续保后在医保待遇等待期发生的费用无法报销;儿童参加的城乡居民保险,门诊报销比例低,包皮环切术、身材矮小症等常见病种,克罗恩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罕见病)、脊髓性肌萎缩症等未纳入门特病种,增加了患儿家庭的医疗经济负担;新康复备案后治疗时间为连续90天,不符合临床及康复患儿的实际需要等问题。为此,他建议:
一是提高孕产妇医疗保障待遇,降低生育成本。针对跨区域参保关系转移接续以及非因个人原因停保断保的孕产妇,不设待遇享受等待期,确保待遇持续享受。减轻孕产期及产后经济负担,完善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等产前筛查项目收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二是强化“儿童就医”减负作用。“深入做好儿童基本医疗保障工作,探索建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等常见病种普通门诊诊疗全额保障机制,扩大和提高门诊报销范围和比例,逐步提高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卢明东建议,拓宽儿童门诊诊治按住院比例报销的病种,将儿童克罗恩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罕见病)、包皮环切术、身材矮小症等常见小病种纳入门特病种管理,切实减轻儿童患病家庭医疗负担。加快完善儿童血液病、儿童恶性肿瘤等重病诊疗体系、药品供应制度、综合保障制度,制定有别于成人的保障方案;推广儿童疾病防治适宜技术,逐步建立儿童罕见病的诊断服务能力。
三是开展出生缺陷儿童全周期医疗服务保障,保障孕产妇和儿童健康。卢明东调研发现,2023年户籍孕产妇死亡率3.02/1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68‰。他建议从医保层面深入构建“筛查-诊断-干预”的一体化服务保障,实现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应筛尽筛,应治尽治。制定区域DRGs支付政策时向出生缺陷诊治、儿童新技术新项目、疑难重症病种等倾斜,为医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能力提供助力,用科学、可量化的指标来评估支付标准,保障医保对医院在妇儿方面的合理补偿,从而助力医疗机构全面落实母婴安全制度,完善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体系,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疑难重症救治能力建设。
四是完善儿童康复医保政策,推进需长期康复训练疾病患儿的全周期服务。近年来,我市在推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助力康复机构规范化提升方面取得不少成就。然而脑瘫、脑积水、脑发育异常、唐氏综合征等患儿由于需要长期的康复治疗,给家庭造成的负担较重。卢明东认为,完善儿童康复医保体系,需聚焦推进需长期康复训练疾病患儿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完善康复备案制度,延长儿童康复疾病备案时间,灵活儿童康复备案制度,促进儿童康复患儿获得必要、规范和专业的康复治疗。
温都记者 李雅
编辑 华晓夏
责编 朱斌
审核 占昭昭
监制 施文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