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上两会 | 楼道“牛皮癣”能否有个新疗法?利用大数据对小广告高发区域和时段进行精准画像

2025-01-20 15:40  

春节临近,不少市民着手打扫房屋、清理门窗。年前大扫除中,许多人为门上、楼道中的小广告苦恼不已。楼道里的“牛皮癣”为何久治不绝,这一城市管理中的“顽疾”有没有新疗法?昨天,市人大代表、市中心医院胸外科主任黄日胜对《民声上两会》栏目提出了优化垃圾小广告整治的八点建议,包括限制乃至终止发布小广告人的通信服务;利用大数据对小广告高发区域、时段进行精准画像等。

市人大代表黄日胜

借文明城市创建契机,我市通过疏堵结合策略,在垃圾小广告的治理方面初显成效。然而,对照高标准与民众热切期盼,仍有差距。如民众对设备设施维修保养、家政养老需求显著,垃圾小广告发布者正是拿捏住居民此种心理,肆意妄为。且这类小广告制作成本低廉,散发人员受教育程度有限、文明意识淡薄,在利益蛊惑下,罔顾城市整体风貌,为逐小利四处张贴,城市 “牛皮癣” 屡禁不止。即便被整治,换个联系方式又死灰复燃。此外,垃圾广告从纸质换成电话和短信骚扰,从疏通下水管道变成信用贷款、借钱、课外培训等五花八门的广告,让人烦不胜烦

为此,黄日胜提出8条强化垃圾小广告整治的建议。

“要深度挖掘政府 12345、民政 96345 等平台潜能,广泛宣传,引导民众将需求对接正规渠道,从源头减少小广告滋生土壤。”黄日胜呼吁,铁腕落实实名制,严令通信企业锁定涉事手机与固话号码,对违规发布达到一定数量的,限制乃至终止其通信服务,禁止涉事身份证在本地再次申办通信业务。并强化对家政、维修、开换锁等企业监管力度,无证经营者坚决予以处罚、取缔,规范行业秩序;对办证、刻章、信用贷款领域强化管控,打击取缔无备案、扰乱市场行为,深挖办假证源头,斩断利益链条。

此外,建议收紧印刷、打印行业监管缰绳,严禁印制一切形式的低成本小广告物料。“针对各类情节严重违规行径,执法部门务必果断出击,视情况给予警告、罚款乃至拘留惩处,形成强力震慑。”他建议,要鼓励社区、街道组织志愿者队伍,定期巡查重点区域,发现小广告及时清理上报,形成群防群治良好局面。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小广告高发区域、时段以及常涉内容进行精准画像,为精准打击、提前预防提供有力支撑。

温都记者 何群芳

见习记者 赵习策图 

编辑 王瓅

责编 李罗华

审核 占昭昭

监制 施文洪

▲《温州都市报》2025年1月21日06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