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上两会 | ​如何让温州成为下一个“世界美食之都”?

2025-01-20 14:36  

“世界美食之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七大创意领域之一的项目,是全球餐饮界公认的含金量高、影响力大的招牌!目前,全球有10座城市获得该称号,我国的成都、顺德、澳门、扬州、淮安和潮州先后获此殊荣。在2025年市两会上,温州就把“争创世界美食之都”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协委员、温州市小吃协会会长 郑光雨

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身为温州市小吃协会会长,市政协委员郑光雨密切关注温州的美食发展之路,“除了弘扬瓯菜之外,应更加重视温州小吃发展,走出具有温州特色的美食发展之路!”他说。

温州具备强大的小吃产业发展基础,遍布全球的温州人也是输出温州小吃品牌的庞大群体和优势渠道。郑光雨认为,目前由于受重视程度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及专项资金扶植支持,导致温州小吃区域公用品牌缺失,且以瓯菜为主的正餐餐厅真正在温州市外形成品牌势能的寥寥无几。即便在温州,一条汇聚本土小吃的美食街区也难觅踪影。

为此,他认为应从出台政策、做好IP、打造街区这三方面发力。

首先,出台申创“世界美食之都”政策。他认为,可学习成都、顺德、潮州、扬州、福州、泉州、台州等地经验,市级层面牵头成立申创“世界美食之都”专班。调动文旅、商务、农业、供销等资源,挖掘一批具有产业规模、发展潜力、地方特色、历史底蕴的本土美食品牌,明确发展重点和方向。通过制定创建“世界美食之都”顶层规划和行动计划及相应扶植政策,建立起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富有活力、规范有序的产业体系。

“要做大做强‘温州小吃’IP。”郑光雨说,全省乃至全国多地已经塑造了一批小吃区域公用品牌,如福建“沙县小吃”、江西“南昌米粉”、嵊州“小笼包”、丽水“缙云烧饼”等,并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建议由政府层面牵头,协会配合落实,挖掘、梳理、汇总温州小吃,择优打造地标美食,构建温州小吃区域公用品牌。形成系统性的生态发展方案,衍生周边形态和落地模式,塑造“温州小吃”大IP,并与文旅、文创产业等积极融合,将温州美味融合到文学作品及各类文旅产业项目中,谋划建设美食博物馆,创办沉浸式美食剧场,编撰温州美食书籍,制作温州美食地图等。同时举办中国美食产业发展论坛,引入全国各地头部美食品牌,开展中国小吃节等活动,打造中华美食新高地。

在打造温州特色美食街区方面,郑光雨建议,在鹿城、龙湾、瓯海、洞头、苍南等各地建设集展示、销售于一体的小吃特色街区,引导经营主体集聚发展,将温州小吃打造成对外交流的新平台。如在鹿城寻找合适街巷打造温州小吃街,在苍南168黄金海岸线沿线打造观海美食街,在海经区打造灵昆海鲜集聚街区,在瑞安打造飞云江畔的美食街区等。同时,利用各地在外温商资源,输出温州小吃街区模式,在全国各地打造“温州小吃集”。

   郑光雨还表示,在街区谋划期间,应引入本土优质的运营公司参与项目策划,通过协会资源让温州小吃和中大型餐饮形成紧密集合,形成温州本土特色美食和传统小吃聚集的基本盘。通过资源整合、节日串联、造节营销等,把商业项目和本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形成温州在地方特色文化的精髓。

温都记者 李雅

编辑 王瓅

责编 吕进科

审核 占昭昭

监制 施文洪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