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声上两会 | 完善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体系,让看病更省更便利

2025-01-20 11:02 掌上温州客户端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老百姓看病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医保基金。根据我市多家三级医院的问卷调查,有5家医院实行线上线下开放专科一致,互联网医院门诊量合计达59万人次,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类慢性病复诊;有8家医院不同职称医师线上挂号费均低于线下水平,年均可节省医保基金超200万元。

不过,在市政协委员潘林昶看来,现阶段我市“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体系仍有待完善,主要体现在线上线下医保支付病种不一致,优先保障服务对象不够明确,政策宣传不够到位等方面。

“我市对‘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病种限定于8个慢性病病种和发热咳嗽,导致患者在线下门诊可以医保支付的药品、检查、检验等费用,线上就诊反而得自费。”潘林昶认为,这有违国家推行“互联网+医疗服务”初衷,建议应尽快参考省内外其他地区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减少温州市互联网医院医保支付范围限制,实现医保结算线上线下保持一致。

“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优先保障门诊慢特病等复诊续方需求,显著提升长期用药患者就医购药便利性”。然而潘林昶发现,在实际临床诊疗中,存在部分医疗机构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人群为首诊患者,加大了医保基金的支出压力,复诊患者医保难以得到优先保障。针对此,他建议应进一步明确复诊患者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服务人群的优先保障地位,统一执行标准,对复诊患者开具的药品,符合医保限定支付条件或药品说明书适应症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

“2020年市医保局对外宣传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病种还是14种;但2024年发布的市职工、居民待遇的表格里,关于慢性病的描述只有8个病种。”潘林昶认为,政府部门对“网上就医”医保新政策前后变化的解释和提示宣传不到位,很容易导致老百姓对就诊医疗机构产生误解,进而引发矛盾。因此,加大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向老百姓普及“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政策同样非常有必要。

温都记者 朱斌

编辑 王瓅

责编 吕进科

审核 占昭昭

监制 施文洪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