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温医大附一院神经外科为一位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实施了手术治疗,术后老人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这位患者是赵奶奶(化姓)今年74岁,患阿尔茨海默病已经15年了。一直以来,赵奶奶都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病情,但症状还是逐渐加重。近几年,她的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认不出家人,也忘记了自己是谁。她的家里人经过多方打听,找到了温医大附一院神经外科王成德副主任医师。在详细评估赵奶奶的病情资料后,王成德联合老年医学中心王贞主任医师、谢成龙副主任医师组成多学科团队,在反复讨论并与患者家属耐心沟通后,专家团队最终建议尝试一种新兴前沿的治疗方法——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减缓病情进展。
当天,手术如期进行,王成德医生在老人两侧颈部做一个小切口,借助显微镜顺利完成手术。
术后,赵奶奶恢复良好,反应对答改善。让家属感到欣慰的是,赵奶奶似乎重新有了自我认知,多次的对答中有了想要沟通的流露,暗淡已久的眼眸中透出了神韵。术后第四天,赵奶奶恢复到了两年前的状态,比如坐下、卧床等。术后一周能够自己在脸盆里搓毛巾,并在家人的嘱咐下完成给自己洗脸的动作。而这些动作是她近十年都做不到的。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每3秒就会出现一位老年痴呆患者!全球每年患者新增约1000万病例,预计到2050年,全球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将达到1.3亿人。
阿尔茨海默症(AD)被形象地称为“记忆的橡皮擦”,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被认为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痴呆症”之一。这类患者通常一开始会出现轻度的记忆障碍(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减退等),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出现严重的人格和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引起情绪波动、人格改变,甚至让他们失去对日常生活基本操作的控制。
目前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治疗,医学上还没有很好的改善方法。只能通过药物治疗、中医调理、家人关爱、康复等尽量阻止病情加重。期间,还会因为不配合等因素,不得不放弃一些项目,所以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只能无奈地看着让病情加重。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手术依据的理论基础是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异常堆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这是两个引发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原因。手术就好比在拥挤的交通道路上建造一条新的高速通路,让脑内堆积的蛋白通过新建立的淋巴静脉通道,快速排除,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人相关症状。
据了解,手术治疗阿尔茨海默只适合部分患者,且术前需要综合评估,而手术治疗也只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其疗效和安全性仍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去验证是否具有普遍适应性。
王成德
审核 王金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