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温州,这座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经济前30强的城市,正面临着科技革命和市场竞争的双重挑战。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温州正在积极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期培育壮大未来产业。
市政协常委,民进温州市委会副主委,温州大学“一带一路”投资研究中心主任,温州大学商学院教授林俐认为,温州经济近年来总体运行良好,展现出较强的韧性和活力。然而,在快速发展的科技革命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背景下,温州也意识到自身在未来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当前,温州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与一些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
温州在未来产业发展上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未来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涵盖的产业领域范围窄、经济规模小,不利于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其次,科技创新资源不足,高端科技人才短缺,企业普遍自身高科技研发能力不足,且面临投入资本不足的障碍。最后,缺乏系统规划,未来产业还缺少详细的发展规划,具体发展状况无法准确掌握。
针对上述问题,林俐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引进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包括加大引进高端科技人才力度、利用产业子基金吸引风投资本、丰富外部实验资源采购渠道包括实验材料、部件、设备等,搭建产业大脑等,为科技创新突破、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未来产业奠定核心基础。
二是补齐未来产业发展短板,根据目前温州现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在具有较好发展态势的数字经济、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生命健康等产业基础上,加快未来网络、低碳能源、空天信息、低空经济、柔性电子等产业的发展。结合温州市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创新能力,由市发改委和各县(市、区)发改委负责区域布局、产业谋划、创新落实,制定明确的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力争传统产业生产力与新质生产力协同发展。
三是制定出台相应规划,建议紧盯《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机器人、合成生物、未来医疗、氢能与储能、前沿新材料、柔性电子9个未来产业,根据温州产业特色,制定并出台相应培育与发展规划,既接轨省级规划,又体现温州实际情况。
温都记者 严嘉瑜
编辑 华晓夏
责编 吕进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