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之外|过年为什么要吃年糕?“爆竹”又是什么……一起get春节热知识

2025-01-20 11:04 掌上温州客户端 

孩子的世界中,有很多常闻常见的“最熟悉的陌生人”,他们在课本里不一定能找得到,但在实际生活中习以为常,甚至有时还会脱口而出。而究其含义,往往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课本之外》这个栏目,带你感受这些冷门知识的温度,认识“最熟悉的陌生人”。

本期推出寒假主题,那些与过年相关的冷门知识,get到了,你就是年夜饭桌上最靓的那个仔!


五福临门

五福临门是指哪五福?

春节祝福语中,经常会听到“五福临门”这个词。你知道“五福”是哪五种福气吗?

“五褔”出自《尚书·洪范》:“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五福”都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长寿是命不夭折且福寿绵长;富贵是钱财富足且地位尊贵;康宁是身体健康且心灵安宁;好德是生性仁善且宽厚宁静;善终是生命即将结束时,没有遭到横祸,身体没有病痛,心里没有挂碍和烦恼,安详而且自在地离开人间。

在传统文化里,最重要的是第四福——攸好德。有着生性仁善、宽厚宁静的德,就是最好的福。古代中国人认为德是福的原因和根本,福是德的结果和表现,随时注重德的培养和行仁德之事,才可以培植其他四福使之不断增长。

爆竹

“爆竹”原来指的是什么?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时,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总是能将节日氛围拉满。但是你知道吗,最初的“爆竹”,其实只是烧竹子而已。

南朝学者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三元之日也,春秋谓之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这里所说的“山臊”是山里一种似人的怪物,会让人染上寒热病。后来人们偶然发现,竹子燃烧时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能将山臊这类恶鬼吓跑。于是便有了在每年正月初一的清晨,在自家庭院前烧竹子吓退山臊的习惯,这就是最早的“爆竹”。

宋代出现了火药爆竹,即现代的炮仗、鞭炮。有了火药爆竹,没有竹子的地区也可以放爆竹了。

抱拳

拜年抱拳礼为何要男子右手握拳?

传统拜年礼仪分为三种:一是叩拜,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要行叩首大礼;二是躬身作揖,一般是晚辈向长辈拜年时所用,俗称“吉拜”;三是抱拳拱手,多是平辈间的拜年。

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姿势可大有讲究。标准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代表攻击性,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是右手在上,但不抱拳,只压手。这和自古“男左女右”传统一脉相承。

注意!左右手反过来,是哀拳,报丧、求饶才用的,春节拜年可千万别搞错!

压岁钱

古时的压岁钱是钱币吗?

旧时,祭祀完祖先,阖家要一起“辞年”,小辈要给长辈叩头拜年祝长辈长寿、大福、大顺,长辈要给小辈红包,即“压岁钱”,压岁钱寓意“压岁祈福”。

压岁钱古时称“压祟钱”“压胜钱”,最早出现在汉代。压祟钱并非是在市面流通的钱币,而是一种铸成钱币形状的玩赏物,有避邪的寓意。正面多铸有“长命百岁”“去秧除凶”“万岁千秋”等吉祥语,其背面多是龙凤、龟蛇、双鱼等祥瑞图案。

压岁钱是过大年时的风俗,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如今虽然货币更迭,但长辈给小辈压岁钱的民俗依旧在过年时传承着。

年糕

过年时为什么要吃年糕?

我国很多地区都有过年吃年糕的习俗。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春节吃年糕,也算讨个好彩头。

关于过年吃年糕的由来,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古时山上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以捕食山上的动物为生。但是到了冬天,其他动物都冬眠了,怪兽找不到食物,就跑到山下捕杀牲畜,伤人性命。那时有一个“高氏族”,想了一个对付“年”的好办法:他们用谷物制作成食物,并撕成条状。算着快到“年”下山捕食的时候,就把这种食物放在门口,然后紧闭门户。饥饿的“年”下山之后找不到别的食物,只能吃这个,吃饱之后就跑回山上了。这时,人们便打开大门相互道贺,一方面是庆祝躲过了“年”关,另一方面便是祈求来年的丰收。久而久之,这种习俗便流传了下来。因为这种食物是高氏族制作的,而且是为了喂“年”的,所以人们就称之为“年糕”。

腊月

岁末年底为何称作“腊月”?

阴历十二月也称“腊月”,这种命名来源于古人年终的祭祀制度。

古人把年终的祭祀看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一年终了要祭祀百神,感谢今年的丰收,并祈求来年不降灾害。

南北朝时期固定在阴历十二月初八,先民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作“腊月”

“好学”姐 连佳佳

编辑 黄敏

审读 徐卉

责编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