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市塘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厚德精技育匠士 强能善技赢未来

2025-01-06 11:12 掌上温州客户端 

日前,在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公布的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名单中,浙江省瑞安市塘下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榜上有名。这是学校提升办学品质的又一标志性大事。

什么是现代化学校? 

现代化学校作为现代化教育的重要落脚点,是实施教育现代化战略和实现“两个率先”的重要基础,是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对教育提出新要求。浙江省现代化学校创建是对一所学校最权威、最全面的省级综合性考评,涵盖规范办学、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技术装备等多项综合性指标。

该校为何能获此殊荣,一起来看。

创建“铸匠”党建品牌 推进现代学校治理

“我们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创建“铸匠”党建品牌构建“五匠”融合的育人体系,致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具体怎么做?该校——

校党总支制定党建建设方案,围绕“铸匠人生”党建品牌,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活动,如学习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积极推进“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等活动;每月例行召开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学党史有感悟晒笔记亮学风”党史学习评选活动;开展“学理论读著作”优秀读后感评选活动;带领党员走出去,参观瑞安国旗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努力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

致力于优化制度结构,围绕“铸匠魂、培匠技、立匠品、树匠人”的目标,积极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清廉学校建设,开展清廉校园活动,近年来成果显著,2023年学校被评为温州市规范型清廉学校单位,《“四清”工程打造清廉学校涵养清风正气育人环境》被评为温州市五百工程优秀清廉工作案例等;

积极打造极具特色的“匠心教育”校园文化,通过精心设计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系列项目或活动,如体育节、读书节、校园文化节和寝室文化节等“四节”;元旦文艺汇演、社团文化巡演、运动会入场式展演等“四演”;以“准职业人体验活动周”为载体,培养学生“肯动手、爱劳动”的优秀职业品质等,实现“匠心教育”与活动的有机结合,助力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技之长,品德高尚、技艺精湛的高技能综合型人才。

图片11.png

构建“匠士”课程体系 深化匠承育人模式

“技工不好招,高级技工更难招。”一位招聘专员在招聘会上述说这自己的烦恼。

高级技工为何难招?从人社部于2023年1月发布的《2022年第四季度全国招聘大于求职“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中可窥见一二——100个职业中,41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这其中“高级技工荒”更为严重,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痛点。

为培养技能人才,该校从顶层设计入手,开发“二维三联”资源,深化课程建设。“我们参照国家专业教学标准,对照省课改及行业要求,邀请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和温州卓人等企业共同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专业体系课程模式,从实际岗位需求出发,形成岗课深融的‘匠士’课程体系。”该校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学校的所在地——浙江瑞安市塘下镇被誉为“中国汽摩配之都”,到2023年实现汽摩配产业产值近700亿,是瑞安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之一。

该校根据当地行业发展,及时调整各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形式,先后与吉利、瑞明等企业招收企业订单班。同时,2024年还根据瑞安市区域产业智能制造发展需要,新增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两个专业。

为优化人培模式,实现“产教融合”,该校根据中职学生“中职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的身份演变和职业素养形成的不同阶段特点,通过“以岗导学”——“以学适岗”——“学岗交融”三阶段的培养,形成“课岗融合,二元三阶”育人模式,实现学生培养路径与企业员工成长规律对接、学校管理与企业管理对接,以及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对接。据悉,该校各专业技能过关考核通过率平均为99%,近三年毕业生技能考核达到100%。

除了提升技能之外,该校的升学率近年来持续提升——2021-2023年,学生参加参加市中职学测,各科成绩排名均有不同程度提升;高职考上线率(按报考人数计)年均在97.3%以上,通过高职考及中高职一体化升入高校总数2034人,占毕业生总数66.17%。

依托“双室”联动平台 打造教学创新团队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打造一支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近年来,该校制订了《学校教育科研三年发展规划》《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教师研修管理与考核制度实施方案》等制度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发展需求,研制校本研训项目,积极为教师成长提供保障。

为促进青年教师成长,该校还实施“青蓝工程”,构建“三航共培”团队机制、校级名优工作室考核等考评激励机制,实行主题式教学研讨月,促进校本研修助力全员成长。

同时,学校先后对接多个高校、培训机构开展教师订单式专门化培养,如对接浙江大学开展教师能力提升培养,对接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班主任能力提升培养,对接浙江弘华非遗研究院开展行政团队管理能力培养等。

三年来,学校教师团队发展成果丰硕,形成的课题成果《双环联动,仿真发展:中职“双师型”教师校本化培养的探索实践》获浙江省一等奖,相应成果《中国教育报》(2023.3.28第7版)刊出。2023年,数控团队获温州市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立项,学校荣获浙江省教科研先进集体。

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基于“产教融合”的理念,提出并实践了“双室联动·产学深融·研赛共生”的校本化“匠能双师”培养模式。通过搭建教学名师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室联动、双师互融”培养新平台,开发产业与学校“产教深融、双链育才”研修新项目,构建竞赛与研修“赛研共生、双动激励”研修新模式,促成匠心、匠技、匠意、匠魂、匠情的“五匠素养”导向的“匠能双师”靶向成长。

目前学校拥有瑞安市级以上各层次骨干教师102人次,教师队伍逐步形成由省级名师、市级名师、学校名师等多层次构成的名优人才队伍体系。

通讯员 何炜

编辑 毛毛

审核 宁宁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