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 | 《南方有昆仑》(五)

2024-12-20 18:39 掌上温州客户端 

温州记:人生如南戏,现象级爱情故事

■张迈

宅家50多天,可以写一本南戏了。每隔15天左右,我就会爬上屋顶眺望远处的上海中心,中国第一高楼的顶部,走马灯式地转着“上海加油,我们的心在一起”几个字,这是在梦里还是在戏里?上海中心的对面,是被称作万国建筑博览会的外滩建筑群,从南京路往南数过来第四条马路是福州路,是上海的文化一条街。福州路与云南路交界处,有创建于1925年的“天蟾剧场”,此地曾为上海剧场之最,其演出之兴旺,无处可出其右。南北名伶巨匠竞相粉墨登场于此,以至梨园有“不进天蟾不成名”之说。20世纪90年代初天蟾剧场由邵逸夫先生捐助改建为逸夫舞台,再度成为上海的文化地标。

我在上海已经生活了22年,但只在2011年进过一次逸夫舞台,仅此一次天蟾之约便是应邀参加上海文化节活动的温州瓯剧团演出。近日与温州文旅界的领导和同学探讨东亚文化之都的活动策划,得知去年8月,温州、济南与日本大分县、韩国庆州市当选2022年“东亚文化之都”,我是很震撼的。 得知温州非遗世界级4项,国家级35项,国家级数量是除直辖市外,全国排名前三的。温州是戏曲故里,是中国戏曲的源头。回想唯一一次的逸夫剧场行,确是不可多得的海上戏曲体验。瓯剧团在逸夫舞台天蟾剧场演出了《高机与吴三春》和《酒楼杀场》等经典曲目。

“高机与吴三春”是现象级的爱情故事,几十年来通过山歌、道情、花鼓、 渔鼓、温州鼓词、布袋戏等不同的形式在浙西南一带的民间广为传唱,还被编写成戏剧(越剧、瓯剧、婺剧等)、连环画、章回小说等文艺形式流传至台州、 杭州、广东的潮州、福建等地,被称为是“浙南的梁祝”故事与中国版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越剧、瓯剧、婺剧都是南戏的剧种,我猛然发现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南戏是一种大象无形的存在,它从《珍珠塔》《红楼梦》开始串起我的童年、青年,并追到上海,用《高机与吴三春》补上了中年。

“非遗可以选廊桥和戏曲,都是世界级的非遗。”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廊桥是创世的天籁;戏曲是流动的建筑,南戏是文化的廊桥,是宋韵瓯风元宇宙中流动的基石。我很满意流动的基石这个比喻,当东亚文化一起向未来进入元宇宙时代时,戏曲作为影音流动的非遗,舞台上的出相入将和咿咿呀呀对爱情和生活的述说,可不就搭建了一座可随意折叠铺陈、美到无边的廊桥?  一座城池只能坚守,但文化或许可以打包带走。 一个城市可以被封困,但创作之“兼爱”与“非攻”终将突围。而数字搭建的元宇宙中,文化是城市的核心,团购不是。

在少有的几次包括折子戏的南戏现场体验中,我打包了这个被人称为“E时代的瓯越乡愁”之非遗,在封控的上海细细把玩。“800年前诞生在东南沿海温州的南戏,就是中国戏曲艺术最早的成熟形式。八百年来,南戏以它强大的生命力滋润了中国近360种地方戏曲剧种,南戏的血脉贯穿于中国戏曲全部历史。”关于温州是中国戏曲的源头一事我谨慎地向戏曲评论家朱闻武请教,既然梨园始祖公认是唐明皇,为何温州是戏曲的故乡?朱老师的解释是唐明皇组建了梨园班子,但作为一个文化大类,光有班子是不够的, 故事、人物、规则、裁判……都得跟上,戏曲的发展与康王南渡建立南宋,北方文人南迁密切相关,南戏最终在温州完成了文化品类的升级,并在明代形成了南戏四大声腔: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昆山腔(江苏)、弋阳腔  (江西)。昆腔发展出昆曲、昆剧风靡上海,郁闷时念两句,不无疗伤之效。

温州地区长期以来就有着“尚歌舞”(《隋书·地理志》)的传统,还有“拦街福”这种民俗活动,庙会也少不了请戏班演戏。南宋定都临安后, 大批“路歧人”(流动演出者)南下“作场”,温州处处莺歌燕舞,“九山书会”开始营业。各种技艺都在九山展演,包括说唱艺术、戏班等。1920年, 当时在西欧游学的中国学者叶恭绰,在伦敦古玩店发现并购回了一卷散失在外的《永乐大典》第13991卷,上有三种戏文,《张协状元》即是其中之一。 《永乐大典》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南戏剧本。中国的戏曲得以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许多年来,人们在宋韵中研究南戏的成因,在瓯风中寻访南戏的踪迹,直至今日试图在东亚文化中还原南戏的斑斓,又是何其有意义!人生如戏,如果没有文化,人生只剩投喂,岂非都是猪头三?

故友画家施昌秀先生凭着对戏曲的了解,对人物的把握,把国画、戏曲、 书法“三位一体”结合在一起,创作了许多的戏曲人物画,被东亚各国博物馆收藏。据朱老师评价,《张协状元》系列是其巅峰之作。施先生是温州文成人,温州人画南戏,水到渠成的默契。他从剧团的专业舞美设计,到创作南戏戏画,在戏与画交融的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行走了一辈子。其胞兄,著名美学家施昌东曾书赠顾恺之语“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之中”,著名美术评论家王镛称“昌秀戏画贵在传神,舞台人物跃然纸上”,漫画大师廖冰兄认为施昌秀是“中国戏画的佼佼者”。在当下中国艺术界,施昌秀是继关良、高马得之后极具艺术特色的戏画大家。2017年初施先生不幸病逝,10月6日我到文成观看“施昌秀中国戏画精品展”,见“一笔三粹人间事,昌秀乾坤袖中生”。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赞戏曲国画造界之奇妙,忆海上宴聚、宋庄雅集、黄山看展……叹友人竟已驾鹤西去。

施昌秀中国戏画精品展,共展出其精品画作100余件,这些作品生动传神,各具异趣,既是对戏曲(南戏)文化的精彩演绎,也是对戏曲艺术与绘画艺术融合的全方位诠释。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为历代民众所喜闻乐见。而追根溯源,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最早、最成熟的戏曲形式,就是始于南宋光宗年间浙江温州(古称永嘉)的南戏。温州在中国戏曲史上的戏曲故里地位无可替代,800年弹指一挥间,南戏血脉贯穿中国戏曲全部历史的始终,既如此,为什么不发行一套南戏数字藏品以作纪念呢?

何时又可以到逸夫舞台天蟾剧场看南戏呢?文化在,便无须多虑猪头三,终归小满胜万全。

2022年5月22日


链接

2025年1月1日下午,《南方有昆仑》分享会将在上海市福州路465号上海书城举办,并通过网络直播。2025年1月4日,时空流三部曲作品分享会将在上海市淮海中路624号三联书店举办。

上海香港三联书店专门推出作者签名加钤印的三合一独家新年款,并赠送“世一组”纪念袋。(世一组为作者创立的IP,意为世界第一运动足球和世界第一个人综合运动铁人三项的组合,书中提及的五篇定南记即围绕世一组运动季展开)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