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在2024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期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一批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案例共4件,其中,我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李某钦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入选。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布一批危害食用农产品安全犯罪典型案例。案例一、孙某结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使用工业用甲醛溶液浸泡银鱼并销售。案例二、顾某国非法经营,潘某栋等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非法屠宰和销售生猪,检出“瘦肉精”。案例三、李某钦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生产、销售兽药残留超标的三黄鸡。案例四、陈某辉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生产、销售染色小黄鱼。
李某钦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生产、销售兽药残留超标的三黄鸡简要案情。被告人李某钦在某家禽养殖场养殖三黄鸡。2021年8月6日至10月18日,李某钦给三黄鸡每日喂食某品牌中期配合饲料861(该饲料含有抗球虫药物尼卡巴嗪)。同年10月11日至17日,李某钦未执行饲料标签上明示的休药期5日的规定,分6次向某禽业专业合作社销售尚在用药期的三黄鸡9700羽,净重11592千克,销售金额共计15万余元。温州市农业农村局对上述养殖场内的三黄鸡进行检验,其中尼卡巴嗪残留量为686μg/kg,超过GB 31650-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的尼卡巴嗪200μg/kg的最大残留量标准,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检察院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对被告人李某钦提起公诉。温州市鹿城区人民法院经审理,认定被告人李某钦生产、销售兽药残留超标的食用农产品,销售金额15万余元,其行为已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李某钦具有自首情节,认罪认罚,对其依法从轻处罚。据此,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判处被告人李某钦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八万元。
相关资料显示,动物产品的尼卡巴嗪残留,一般不会导致对人体的急性毒性作用。尼卡巴嗪的生理毒性研究表明,长期摄入80倍正常剂量将显著增加雄性大鼠精子畸变率,长期食用残留有尼卡巴嗪的鸡肉、鸡蛋等食物可能对健康产生一定的风险。过量使用尼卡巴嗪可能对机体产生毒害,影响体温调节,增加发生热应激效应的概率。小鼠和狗的慢性毒理试验表明,长期使用尼卡巴嗪最显著的影响是体重减轻和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的变化。
检察机关表示,为防治鸡球虫病,兽药尼卡巴嗪被允许在商品饲料中添加使用。李某钦在饲养、销售三黄鸡过程中,没有执行饲料说明书上关于兽药尼卡巴嗪休药期的规定,将尚在用药期的三黄鸡予以出栏销售,导致流入市场的三黄鸡中兽药尼卡巴嗪残留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根据刑法相关规定,依法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定罪处罚。三黄鸡是老百姓餐桌上常见的禽类农产品,禽类养殖业的从业人员应当严守底线,尽到科学谨慎饲养的注意义务,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司法机关在依法精准打击犯罪的同时,建议相关行政部门对市场端开展兽药残留排查行动,推动相关行政部门将尼卡巴嗪等兽药纳入禽畜类农产品日常检验范畴、对生产端开展养殖户走访、加强用药知识培训指导,形成保障食用农产品安全的合力,牢牢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通讯员 鹿轩 温都记者 吴祖坚
编辑 华晓夏
审核 占昭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