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中旬,浙江省人民政府率团前往欧洲展开文化交流活动。来自温州的非遗漂漆扇技艺体验,在法国大放异彩,令众多外国友人体验到温州漆器的独特魅力。
在中国漆艺发展史上,温州漆器有过“巅峰时刻”。宋元时期,温州漆器号称全国第一。明弘治《温州府志》载:“漆器之类,独出永嘉(今温州)。”
温州漆器名扬天下,被各大博物馆列为镇馆之宝:出土于温州慧光塔的绝美漆器北宋识文描金檀木经函,上榜首届浙江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藏于浙江省博物馆;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名列常州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有“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的铭文。
从众多“漆珍异宝”中可以发现,宋代温州漆器作坊遍布城区主要街道,以信河街最为集中。宋代温州漆器铭文中提到的,除了“新河”(信河)外,还有导俗巷、丁字桥巷、温州净光塔下、百里坊、梯云坊等地名。
信河街缘何会成为漆器生产集中的一条“漆彩大街”?一起来寻找“漆珍异宝”中的街巷往事吧。
温州出品“漆珍异宝”
迄今有关温州漆器的最早记载,是晋太子纳妃时所用的漆砚:“古以玉石雷斧铁甓为者,惟晋太子纳妃有漆砚,余得之永嘉髹工,凝漆而成,勒铭识之。”(南宋李洪《芸庵类稿》卷六《漆砚铭》)。
南宋祝穆编撰的地理类著作《方舆胜览》中,描述温州虽然资源贫瘠,百姓却吃苦耐劳、能工巧匠众多的情景:“温居涂泥之卤,土薄艰植。民勤于力而力胜,故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
北宋时期,工艺精美的温州漆器曾是朝廷“特供”。《宋会要辑稿》记载,建炎二年(1128),高宗赵构见到之前温州上贡的螺钿漆器,评价其过于奇巧精美。
宋元时期,温州漆器更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温州漆器铺”店号遍布全国,还开到了北宋都城开封、南宋都城临安的繁华地带。温州漆器还远销海外,元代周达观《真腊风土记》中提到,“温州漆盘”远销到真腊(今柬埔寨),是深受当地人喜爱的“唐货”。
新中国成立后,各地出土的珍品漆器,让人见识到古人笔下描述为“精致之甚,奇彩异制,夺目光烜”的温州漆器,实物当真是惊艳绝伦。
1966年底至1967年,温州瑞安慧光塔内发现两件精美的佛教宝函,堪称宋代漆器标志性器物。一件是识文描金檀木经函,以檀木为胎,分内函和外函。专家评价这件漆器代表了中国漆器的最高水平,至今无法复制,无法超越。另一件是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堆漆描金,上面镶嵌有珍珠。两件宝函均制作于宋庆历二年(1042)。
1966年瑞安慧光塔塔基发现北宋识文描金檀木舍利函
1978年,江苏武进县南宋墓中,出土的戗金庭院仕女消夏图银扣莲瓣形朱漆奁等三件高档漆器,再度让人们认识到温州漆器的真正水平,专家评价“有的为前所未见,而又确系漆工文献称道过的南宋珍贵漆器,为髹漆工艺史填补了空白”。
漆器中的“品牌温州”
在温州漆器生产和销售中,温州人商业基因也展露无遗:
宋代,在全国各地的漆器中,只有温州漆器店铺敢冠以“温州”这个地方品牌。孟元老在北宋崇宁二年(1103)后写成的《东京梦华录》,记述了北宋晚期都城开封的繁盛情况。一家温州漆器什物铺,就开设在皇城正门宣德楼前的南门大街上。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耐得翁《都城纪胜》里,则记录了临安城中“彭家温州漆器铺”等三家温州漆器铺的名号。
善于经商的温州人还通过打在漆器上的铭文,作为营销和广告。目前出土和发现的300多件宋元时期温州漆器中,一半以上带有铭文。这些铭文一般为记载漆器的制作年代、产地和店铺名、工匠名,犹如今日之商标、字号。它们大多用毛笔题写在器物外底,少数写在内底、腹部、盖内侧或内壁上。这不仅使得产品质量有了保障,出处有据可循,也是最好的广告。
专家发现,铭文记录的制作者姓名或店铺名,有甘家、金家、徐家、汪明、孔九叔、林六叔、周三叔、王九叔、成十二叔、金念五郎、锺念二郎等。漆器的制造产地,则有新河街(今信河街)、百里坊、城西街、开元寺、净光塔、大云寺、东门、瑞安门外山后街、南塘街等。
信河七十二半巷为何成为“漆彩大街”
现有发现的宋元温州漆器的铭文中,提及众多温州城内街道、坊巷地名中,最多的就是信河七十二半巷周边。如前文提到的江苏武进出土漆器上的“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2005年温州博物馆征集的花瓣式朱漆碗“温州新河导俗巷林六叔上牢”。2003年松阳县西屏镇出土的北宋晚期包银黑漆粉盒底部“温州百里坊叶家上牢”,等等。此外,还有丁字桥巷、净光塔下、梯云坊等地名。
北宋六花瓣式漆碗(温州博物馆藏)
在本世纪初之前,温州本地除佛塔发现较多漆器之外,出土的漆器数量极少。2005年上半年至2010年,温州城区信河街一带的百里坊、周宅祠巷、八字桥等建筑工地,先后出土30余批次300多件宋元时期漆器文物,其中绝大部分为宋代漆器。如此大批量地集中出土,这在宋代所有漆器生产中心之中极为罕见。
2005年10月,周宅祠巷工地发现的南宋戗金池塘庭院图朱漆斑纹长方形黑漆盒,与江苏武进南宋墓出土的戗金柳塘图朱漆斑纹长方形黑漆盒工艺相同,是漆器中心产地又一重要实物资料。
南宋戗金柳塘图朱漆斑纹长方形黑漆盒
信河七十二半巷为何成为“漆彩大街”?正如清光绪《永嘉县志》记载的“昔人谓一渠一坊,舟楫毕达,居者有澡洁之利,行者无负载之劳”,信河街便是温州水城的典型代表。
旧时七十二半巷几乎都是一巷一河,巷随河走,河依巷流,河宽水深可通船。河流不仅方便了漆器制作过程中的清洗,还方便运输漆器原料和将漆器成品运出销售。信河街北端通过八字桥,经麻行僧街通往永清门,方便向外地运输。因此,宋元时期,信河街两旁巷内漆器作坊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阿汤/文
2024年6月13日温州都市报12版版面截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