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都讯 近期市区规划建设81处城市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14330个。《温州市停车专项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划》)近日在市住建局网站向社会征求意见,建议在交通拥堵区域严格限制停车位。
预测到2035年,小客车将达418万余辆
《规划》预测,规划期2035年,市域小客车保有量约为418.5万辆,千人小客车保有量约为380辆/千人。其中,市区小客车保有量约为144.08万辆,千人小客车保有量约为400辆/千人。预测规划期2035年市域小客车停车位需求总量约为502.20万个;市区小客车停车位需求总量约为172.90万个。
《规划》提出,因地制宜,分区供应,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当地发展相适应的停车差异化发展策略。在市级中心、人口和就业岗位密集区域,应限制停车供应;在功能较弱、人口和就业岗位密度一般区域,实行相对宽松的停车供给策略。交通拥堵区域应严格限制停车位,避免交通进一步恶化;交通运行状况较好的区域实行相对宽松的停车供给策略,确保群众交通出行效率。
此外,在轨道站点周边一定范围内,降低停车配建标准,重要的内外交通衔接换乘站合理配置P+R停车位(即换乘停车场);公交线网密集、可达性高的区域,适度控制停车供给,公交服务较弱的区域合理满足小汽车出行和停放需求。
在老旧住宅区设置夜间路内停车位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的需求差异及落地可行性。据悉,鹿城区的城市公共停车位规模为4.19万个,龙湾区4.01万个,瓯海区4.33万个,洞头区1.31万个,瑞安片区为万5.44万个,乐清片区5.45万个,永嘉片区为2.27万个。《规划》提出,在市区布置20个P+R停车场,主要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公交枢纽等重要交通枢纽设置,停车规模为4820个。在市区主要景区共布置固定的旅游大巴车停车场24处,共计319个停车位,并在历史街区周边设置3处旅游大巴临时上下客点。
路内停车是公共停车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公共停车供应的补充和配合。路内公共停车位的比例在城市核心区适当取低,其他地区适当取高。《规划》建议,针对老旧住宅区、次新住宅区及其他供需矛盾突出区域,合理设置夜间路内停车位,缓解夜间停车需求,提高道路资源的利用率。逐步取消现状不规范的路内停车位,逐步减少交通拥堵区域的路内停车位。
明年市区要基本实现“一车一位”规划目标
关于市区近期停车场建设,《规划》称,近期(2025年)市区要基本实现“一车一位”的规划目标,停车位总需求约为102万个,大约比现状(2022年)新增20万个。经评估,市区近期有大量的新建项目建成投用,新增配建停车位已基本可以实现近期规划目标。
结合控规的公共停车场用地布局及地块实施可能,近期市区规划建设81处城市公共停车场,新增公共停车位14330个。其中,鹿城区50处,新增停车位5595个;瓯海区16处,新增停车位3850个;龙湾区7处,新增停车位3430个;洞头区8处,新增停车位1455个。
近期规划对重点区域进行停车改善:规划对17个老旧住宅区进行停车改善,其中鹿城区14个,瓯海区2个,龙湾区1个;规划对11家医院进行停车改善,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医院停车难、停车乱现象;规划对27所学校进行停车改善,其中新建学校14个,改扩建学校2个,既有学校11个;规划对22个交通枢纽进行停车改善,其中高铁客运枢纽3个,公路客运枢纽1个,城市轨道站点18个。
温都记者 何群芳
审核 吕进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