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浙江文化特派员制度为全国首创,是浙江深入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次主动实践。鹿城文化特派员项目将集文化特派员、文化村长之合力在“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精神指引下,开展一系列非遗文化传播活动。日前,温州都市报特推出“文化‘π’·温州非遗出海行动”栏目,讲述温州非遗出圈出海的故事。
温都讯 7月17日上午,鹿城区召开文化特派员工作推进会,首批20位文化特派员集体亮相,文化π·非遗出海产业链联盟成立。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他们将扎根基层,以“一个人,带动一个团,助力一个村”的方式,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润村,进一步振兴乡村。
通讯员 施晴雯/摄
文化特派员不是“单向度”式选派,而是突出“双向奔赴”,既结合基层需求选派,也要发挥文化人才的专业特长。他们肩负着“1+1+N”的重要文化使命,将重点指导1个行政村,结对1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农村文化礼堂,开展理论政策宣讲、文化服务供给、文化品牌打造等N项工作任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活力。
鹿城建有150个文化礼堂(家园),去年持续推进省文化礼堂社会化运行改革试点,探索“文化村长”共治共富PK机制,创成省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示范区,对于文化特派员工作有了比较好的基础。鹿城在此基础上遴选出来的首批文化特派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及文化专业特长,既有高校专家,又有协会人才、机关干部,既有宣传文化部门业务骨干,又有文艺界、社科界的中坚力量,队伍结构优、年轻态、素质高。他们将聚焦文化项目、文化品牌、文化服务等创新清单,高质量探索,形成彰显鹿城特色、具有推广价值的标志性成果。
市青少年研学旅行协会理事陈亮亮,派驻鹿城区山福镇驿头驿阳村。他说:“山福驿头驿阳村文化底蕴深厚,且拥有遍布全球的华侨资源。我将运用多年教育行业经验,结合‘空间、生态、艺术、活动、IP’五大策略,努力把驿头驿阳村打造成‘研学新空间,城市新田园’,让她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当天,文化π·非遗出海产业链联盟成立。鹿城非遗资源丰富,素有“百工之乡”美誉。近期,温州市委宣传部、鹿城区委宣传部、鹿城区文广旅体局集省、市、区三级文化特派员及文化村长之力,推出“文化π·非遗出海”项目,充分发挥海内外温州人资源优势,推动鹿城非遗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国际辨识度的非遗潮品。
会议现场还进行了《文化特派员工作实施意见》解读,公布了二十大文化项目。鹿城区文化特派员们将与派出单位、派驻镇乡(街道)共同推进七都樟里村《“七都慢”版权小镇》等20个文化项目建设,力争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打造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的特色品牌。
会上,文化特派员代表、派出单位代表、乡镇(街道)代表相继发言,并围绕相关主题,分享实践体会。
鹿城区文化特派员二十大文化项目
1.七都樟里村:“七都慢”版权小镇
2.七都吟州村:温州七都数字文化产业基地
3.七都老涂村:鹿城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
4.滨江街道新田园社区:新田园“艺创空间”综合实践基地
5.南汇街道开源社区:“文韵交融 体艺共辉”建设项目
6.蒲鞋市街道横河社区:“双井坊”烟火文旅街区项目
7.蒲鞋市街道青园社区:“彩墨飞扬”书画推广项目
8.南郊街道十里亭社区:文创赋能非遗短视频基地
9.大南街道山前街社区:“寻味大南 悦享鹿城”项目
10.五马街道墨池社区:“华盖词场 曲艺之乡”展演项目
11.松台街道蛟翔巷社区:“七十二半巷”文化项目
12.广化街道翠微社区:挑战社区100天玩乐不重样项目
13.双屿街道黄龙社区:“墨香雅韵 文化惠民”书法项目
14.丰门街道丁桥社区:“翰墨书香 妙笔生辉”书法进社区项目
15.仰义街道龙川村:“遗”脉相承非遗彩石镶嵌传承项目
16.藤桥镇雅漾村:“典雅存真,乡情荡漾”项目
17.藤桥镇樟村村:“曲艺悠扬 藤韵飞舞”项目
18.山福镇驿头驿阳村:“研学新空间 城市新田园”项目
19.山福镇夏嘉村:“山水清音 溪山书院”夏嘉静观小镇项目
20.山福镇驿头山根村:驿头乡风文明示范带建设项目
温都记者 叶锋
审核 林剑静 陈侄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