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怿然:高考分数出来前的2小时,他还捧着法律书在啃

2024-06-25 14:37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10648

李怿然(来自温州中学;成绩:语135 数141 外140 政99 历98 生98 总分711)

李怿然是鹿城区人,小学就读于温州市建设小学,初中就读于温州市实验中学。他的父亲是名警察,母亲是名教师。在父亲耳濡目染的影响下,他自小就被法律条文里的严谨和逻辑深深吸引。在今天分数出来前的2小时,他一直在学校教室里捧着罗翔的《圆圈正义》。毫无意外的,他将清华大学的法学院作为自己高中三年的目标。

在与李怿然的交谈中,严谨是他留给记者的最大印象,问题回答得条理清晰,严丝合缝,有一丝AI的风采。室友给其“机器人”评价,名副其实。原来,和回答问题的风格一样,李怿然的生活作息也规律得可怕。“高考前最后几十天,他会在每天的同一时间做着同一件事。”

谈及学习方法,这位严谨的小伙子给出了自己的几个关键词。

首先,“有备而来”。这主要是李怿然用于语文写作的备考方法。“我自己整理以及再加工了数千条素材”,此言一出,惊到了在场所有人。

第一步,他整理了四五十个作文主题,并在每个主题下面设置了不同的类目以及不同的论证场景。然后将平时在社科类书籍和杂志里看到的人物素材、论证方法以及名言整理到相应主题和类目下。第二步,他将整理的素材以及论证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加工,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第三步,时不时对自己整理和再加工的素材进行强化记忆与更新替换。

“这样做的好处是写考场作文时,永远处于一个‘有备无患’的状态。无论考啥,都有相应的思路和素材进行应对。”李怿然笑着说,因此,基本上每次自己写出的文章都能成为老师口中的范文。

其次,框架化学习。在政治和历史学科的备考过程中,李怿然建立了两个科目的知识体系。合上书本,他可以在脑海中还原出这个科目的知识框架图,基本囊括了所有知识点。李怿然说,文科的学习,建立体系,进行框架化学习非常有必要。

最后在谈到英语学科的复习时,李怿然称自己会去读国外的杂志,培养语感。

接下来,李怿然还将参加清华大学的“强基计划”考试。祝福李怿然,未来可期!

温都记者 夏忠信/文 黄超/摄

编辑 华晓夏

审核 胡建国

监制 刘旭道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