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棋城荣光(六)国象之城 花落温州

2024-06-06 09:58 掌上温州客户端 

棋城荣光

当今世界首位“双特大”叶荣光亲述

小林光二 整理



戮力同心

温州获颁首座“全国国际象棋之城”


温润之州,有着悠久的棋类运动传统,传承至今。

早在明朝正德、嘉靖年间,就出现“永嘉棋派”领军人物——围棋名手鲍一中,就连《西游记》作者吴承恩亦赋诗盛赞之。后有自学成才的沈志弈,同样棋艺高超,名闻遐迩。

而到了近现代,更是出现了一位泰斗级人物,中国现代象棋运动的开拓者,周恩来总理赞誉其为“爱国象棋家”;同时,也是中国国际象棋先驱的谢侠逊(1888—1987),人称“百岁棋王”。谢老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开始在家乡传授国际象棋弈法。

到了1957年国际象棋被当时的国家体委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后,由中国象棋改下国际象棋的冯炳荣,曾于1962年在全国比赛中获得第6名,后来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了国际象棋“国家大师”称号。此后,陈力行、王家权、钱吉孚、黄希文等接棒,再到上世纪70年代以叶荣光、朱定龙、王苗、姜春等为代表的一批棋手。此后,才有诸宸、诸春晖、林烨等新生代棋手的涌现。那时,国际象棋运动在温州大地越来越得到普及和推广。

温州国际象棋“四代人”(自左至右:陈力行、林烨、黄希文、诸宸、叶荣光)

尤值一提的,即是1990年5月,叶荣光荣膺中国首位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这在当时是比较轰动的,因为是中国第一个国际象棋国际特级大师。那时,中国棋手参加国际比赛的机会都不多,要想拿到这个称号更是难上加难。”

当年,温州业已形成从棋艺幼儿兴趣班、儿童业余棋校到市少年体校较为完整的国际象棋人才培养体系。

叶荣光获得“国际特级大师”称号后,温州市政府、市体委、市教委对于国际象棋运动的发展也更加给予重视。不久,各种比赛明显多了起来,特招的优惠政策亦纷纷出台。

凑巧的是,也就在同年,当时的温州国际象棋协会副主席黄希文获知,国家体委欲在国际象棋运动开展较好的城市进行考察,择一命名“国际象棋之城”。于是,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的黄希文,立即与协会其他成员着手准备申报材料,之后郑重向国家体委递交了申报报告。

正所谓“好事多磨”。已拥有中国首位国际象棋男子国际特级大师,多名国家大师和两名国家级裁判,以及举办过数次全国性赛事,均具备申办条件,但在“举办过国际赛事”一项上却是空白,申办工作被因此耽搁下来。

值得欣慰的是,到了1995年的7月,为准备棋后谢军的世界冠军卫冕战,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有意邀请一名国外高水平的棋手与谢军进行热身。适逢如此大好机会,黄希文喜出望外,立即发动八方力量寻找赞助,准备拿下此项赛事的承办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如愿找到了赞助商。

当时的国家体委棋类运动管理中心领导,深深地被温州人民的迫切诚意所打动,遂决定将这场别开生面的超级“性别大战”落户温州。

9月15日,棋后谢军与两次世界男子亚军获得者、俄罗斯的维克多•科尔奇诺伊的“性别大战”,在位于九山湖畔的温州湖滨饭店拉开帷幕。

谢军VS科尔奇诺伊“性别大战”(1995年)

“性别大战”纪念封

赛事结束,温州市人民政府马不停蹄,立即第二次提交了申办报告,并顺利通过国家体委的审批。

温州获颁首座“全国国际象棋之城”纪念封

五年努力,美好夙愿终于实现。

9月19日上午,也就是“性别大战”结束的第二天。温州市委、市政府在市府小礼堂隆重举行国家体委授予温州市“全国国际象棋之城”命名大会。会上,国家体委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在宣读了国家体委命名书后,向时任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莲莲颁发铜质牌匾,祝贺温州获此殊荣,并希望今后国际象棋运动在温州能有更大的发展。

 

时任温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陈莲莲现场接受牌匾

欣喜之余,我在想,当年如果其他条件都具备,唯缺一个“国际特级大师”的话,那“棋城”最终花落谁家,亦就难有定数了。因为这个条件,不是凭借一时努力就可以拿到的,抑或要再等上一年、三年、五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因此,可以这么说,叶荣光当年那块“国际特级大师”的“金字招牌”,仿佛就是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起到了不可比拟、举足轻重的作用。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

独门绝技:气定神闲的蒙目棋与车轮大战

PS:本连载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任何媒体和个人均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违者必究。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