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棋城荣光(二)“一波三折”斩获全国少年冠军

2024-05-23 09:51 掌上温州客户端 

棋城荣光

当今世界首位“双特大”叶荣光亲述

小林光二 整理


“棋”迹发生

从全市少年冠军,到全省、全国冠军

一飞冲天

少年成名后一年多的学习、训练和比赛,蕴积了更多的能量,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开始坐火箭般起飞。

1976年,全省国际象棋比赛在台州举行,均为成人,无少年比赛。为了不错过现场学习观摩良机,各地均组织少年选手一同赴台。比赛间隙,考虑到前来学习观摩的少年棋手颇多,组委会临时决定举行一场交流性质的少年比赛,叶荣光一路闯关,杀出重围获得第一名,引起众人关注。

9月,全国青少年比赛在甘肃兰州举行。浙江省队无固定队伍,即从各地抽调了几名成绩优异者赴杭集训。经过选拔,叶荣光和女选手吴敏茜从中脱颖而出,有幸代表浙江队出征。当时,比赛未分男女组别,共分两组进行,每组取前四进入八强。比赛战罢,叶荣光幸运地以小组第四晋级。决赛原定在山西太原进行,后因当年国家领导人逝世而取消。

1977年7月,全省青少年棋类比赛在嵊县举行。经过选拔,叶荣光有幸成为两名中的一员,首次出战全省赛事。比赛以单循环积分制进行。最终,叶荣光个人积分名列榜首,获得国际象棋少年组冠军。

期间,还发生了一件趣事。大家都听说叶荣光中国象棋的实力不错,就提议让当时获得中国象棋季军的绍兴选手与叶下几盘,结果叶荣光出人意料赢了对手数局,名声大振。

1978年暑期,温州迎来承办全国少年三项棋类比赛的好消息。可在叶荣光身上,却经历了“一波三折”。

国家体委原通知各省、市、自治区比赛的前三名才有资格参赛,叶荣光恰好在当年的省选拔赛中获得第三名。但后来,却又发出“无专业队的,只能由前两名参赛”的补充通知,叶荣光却全然不知晓。直到有天在温州市体委训练时,无意中听到工作人员接电话,才知道自己是落选了,心情瞬间低落下来。

待报名工作结束,却意外出现了国际象棋运动员参赛人数为奇数的情况。按照大赛规程规定,可由承办单位选手递补成偶数。因此,幸运女神再次眷顾了叶荣光,得以“凑双”代表温州参赛。能够挤上末班车,叶荣光的内心既激动又忐忑。心想如果下不好,会丢了东道主的脸面,必须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卯足了劲也要争取下出好的成绩。

比赛分两个小组,以循环积分高低排列名次,小组前四名“带分”进入决赛阶段比赛。决赛阶段,是每人要与另一小组的前四名进行单循环,最后以个人积分高低决出冠亚季军。

全国少年棋类比赛纪念徽章(1978年)

凭借天时地利人和,犹如神助的叶荣光,一路过关斩将战至最后一盘,对手是山西的孙旗男。叶只要弈和即可夺冠,而对手若输棋,则前六名都危险,必须殊死一搏。结果,叶荣光稳扎稳打,如愿弈和,最终以8胜5和的不败战绩一举夺魁。这不仅为东道主温州争了光,更使自己加冕了首个“全国少年冠军”的头衔,无不令人欣喜。

破茧而出,一飞冲天。“温州出了个全国少年冠军”,引无数媒体纷纷争相报道。

提及此情此景,叶荣光显得有些激动,说当时比赛结束后,不仅受到了温州市体委的立功表彰,而且还是唯一一名获得“特等功”的运动员,奖品是一套运动服和一架半导体收音机,都是当时的“时髦货”。立功表彰大会后,还组织进行了游行。

夺冠后在当时的温州人民照相三馆拍照留念

享受着夺冠的喜悦和兴奋之余,叶荣光却面临人生道路的艰难抉择。

那年11月,他的爷爷刚从粮管所退休,有人劝他去接班,毕竟是国营单位,又是“铁饭碗”,机会难得。恰在此时,省体委的有关领导也来到温州,准备商调其去省体工大队。而当时还在温州少体校读高一的他,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他毅然选择了后者。

如果当初去少年宫学棋纯粹是出于一种兴趣爱好,那这次,他是将下棋视为一个神圣的职业,为了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努力拼搏作出的最终决定。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叶荣光长达28年的职业棋手生涯自此开启。   

(未完待续)


【下期预告】

驰骋赛场:踏入国家队大门,卧薪尝胆,在国际赛场一路狂飙


PS:本连载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任何媒体和个人均不能以任何形式进行转载,违者必究。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