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江心屿与龙的故事竟有这么多,你知道几个?

2024-04-24 13:59 掌上温州客户端 

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权力、尊贵和吉祥。

在江心屿的千年历史中,龙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江心屿自古有“蜃海龙宫”的美称,被视为温州古城的龙头,温州本地更有“江心寺后老龙闪三闪”的俗语。江心屿仿佛是龙在江面上的化身,以其秀美的自然风光和浓厚的人文底蕴,成为了人们心神向往之地。

在甲辰龙年即将到来之际,一起去看看江心屿都藏着哪些与“龙”有关的故事。

孤屿是温州古城的“龙头”

古时建城讲究天地人和谐统一,温州古城就有一条象征稳定、中道的中轴线,中轴线的起点在江心屿,正是古城的头首之地。

古人称江心屿为温州古城的龙头、鳌头。相传“龙生九子,鳌占头”,为龙头,龟身,麒麟尾。温州学者林城银曾将温州地图和龟图对比,瓯江以南为龟身,松台、海坛、郭公、积谷四山为龟足,江心孤屿为首。宋代诗人杨蟠曾写下“觞鳌浮潮汐,千峰动龙挟”“城里四峰真铁柱,江心孤屿即金山”的诗句。

江心屿为龙头,那么东西双塔便是龙角,双塔下的“海眼泉”和“琉璃泉”可以看作是两只龙眼,而江心寺内的孤屿石为龙之鼻梁。宋代净心禅师写下“山根石上和云坐,青罗扇子足风凉”的诗句。山根是鼻梁的意思,山根石即指孤屿石。

在江心屿的历代诗歌中,提及神龟、龙头形象的多达80多首。唐代温州刺史张又新有“南望群州如列宿,北观江水似龙虬”的诗句,林雷在《孤屿观涛》中感慨:“龙掀大地东南振,鳌喷长天星斗空。”

江心寺内藏有“龙潭”

据清光绪《永嘉县志》载:“孤屿,在城北里许江中。东西广三百余丈,南北半之,初,两峰对起,筑二塔于其巅。江流贯其中,为龙潭,中峙小山,即孤屿。东为象岩,西为狮岩。唐咸通中(860—874)建江心寺。宋时,蜀僧清了(1088 —1151)以土窒龙潭,联两山成今址。”

古时候的“孤屿”并不是指整座岛屿,而是川流中露出的礁石。当时的江心屿由三部分组成,是一个类似“山”的形态,东西两边各有一座小岛,两岛之间隔着江流,江流中还有一个小岛,这就是孤屿。谢灵运在《登江中孤屿》写下“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证实了孤屿只是中川的一座小岛。

南朝时期,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孤屿比较高大,可以供人登临游赏。也许是因为长期受到潮水的冲刷,孤屿逐渐坍缩。到了北宋,温州知州杨蟠说登孤屿的最佳时间是“潮落水东还”时,涨潮的时候可能会被淹没,说明此时“孤屿”并不高。

据清嘉庆年间陈舜咨修编《孤屿志》的记载:孤屿之椒(山顶)露于佛殿后。孤屿椒应当在江心寺内。木鱼法师在江心寺的圆通殿内找到了《温州府志》记载为“深幻莫测”的龙潭,龙潭中的那方小礁石正是传说中的“孤屿”。为了保护好“孤屿”,木鱼法师在上方立了一尊观音塑像,并亲笔题写石碑“孤屿椒”。

传说江心下面有“龙宫”

南宋以前,江心屿的东西两座孤岛还没有联结在一起,两峰对峙,相距大约数十丈。

绍兴七年(1137),清了禅师奉圣旨住持江心屿的龙翔兴庆禅寺。他想把两个岛并成一个岛,再在上面造座大殿,只是一时想不出办法。

传说清了每天在寺内开坛说法,中川龙潭中的龙王化作老人来听法,每次都到,格外虔诚。他来的时候,江水总是掀起大浪,等他坐下来,便风平浪静。他走时,又是大风大浪,走后风平浪静。

老人的身份,清了猜到了几分,于是向他借地建寺,契约为五百年。清了送龙王回去后,马上从地上捧起一大把泥土,向龙潭掷去,那些听经的善男信女,也跟着抓起石头、泥土往潭里扔去。

第二天一大早,奇事出现了,两个孤岛竟然连成一块了。后来,清了在填平的土地上建了一座大殿,取名中川寺,这也就是今天的江心寺。

五百年后,龙王准备收回故地,却被寺僧以契约所订为天界的五百年,而非人间的五百年为由,占地不还。据说现今江心寺正殿的底下,就是龙王的宫殿。

另有传说,南宋王十朋曾借住在江心寺读书。当时的住持知道王十朋为龙种,趁他醉酒时,诱使他写下契据施舍土地,用来扩建寺院。说来也巧,王十朋生于1112年,属相为龙。

江心屿曾迎来“龙子”

江心寺

林景熙

佛借龙宫五百年,平分城树与村烟。

丛林忽涌中流地,双塔曾擎半壁天。

石色带云笼客袖,磬声和月落渔船。

袈袍不限侵门水,十载何人坐象筵。

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林景熙的这首《江心寺》讲述了江心寺向龙宫借地的传说。其实江心寺还真成了“龙宫”。南宋建炎四年(1130),江心屿迎来真正的“龙子”。

宋高宗为逃避金兵追杀,一路南逃至温州,在江心屿驻跸16天,抗金战争正是在这个时候扭转了局势。后来江心寺还成为了高宗道场,所以在林景熙看来,江心屿曾维系着南宋王朝的半壁江山。

“龙宫”的气象不同凡响,林景熙笔下的江心寺庄严神圣。殿宇宏伟、双塔凌空,矗立在浩荡江流之中;石色苍润,蒸云吐雾,随着游客挥拂衣袖而时聚时散;梵呗深沉,磬声空灵,随着清风明月落入灯火闪烁的渔船……

江心寺既是“龙宫”,龙形花纹雕塑自然是少不了的。山门屋脊两侧各盘旋着两条螭吻,传说螭吻在龙的九子中排行老九,有兴雨灭火的本事,因此常被塑造成建筑物的装饰物,特别是在屋脊上,用以辟火和消灾。这些龙形花纹雕塑不仅象征着佛门圣地的威严,更彰显着曾经作为“龙宫”的高光时刻。


来源:孤屿志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