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名师团·文心2.0 直面偏见,走向正确的认识

2024-04-19 18:19 掌上温州客户端 



写了一篇作文,自我感觉良好,结果评分却不高,或者感觉写得一塌糊涂,却有意外之喜。自己的作文好在哪,不足之处又有哪些,浑然不知。
《新苗周刊》“文心2.0”栏目,旨在为孩子们的写作问题答疑解惑,通过导师精辟点评,实现作文升级“2.0”。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写作困扰,可以把自己的习作发给我们,我们将邀请助学团的名师为大家的文章“望闻问切”。


指导老师:郑杰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等发表论文十余篇。辅导学生发表和获奖作文百余篇。努力做一个爱阅读、爱思考、爱写作的“三爱”老师,并培养“三爱”学生。


第一稿
直面偏见,走向正确的认识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高三(6)班 李卫浩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都知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同个体观察同一个世界,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都不一定相同。这里面有正确的认识,也有错误的偏见,以前的正确认识放在现在来看也可能是偏见。而我们也只有直面偏见,才能走向正确的认识。(从名言带出人的不同认识,从人的不同认识带出其中有正确认识和偏见,直到写出直面偏见,走向正确认识这一观点。从远处起笔,落到核心观点,丝丝入扣,匠心独运)

直面偏见,首先要求我们要承认偏见。偏见自古而有之,伴于我们的一举一动。(作为一篇谈“偏见”的文章,不举一点“偏见”的例子,以充实自己的论述,说不过去)纵使很多行为、观点有很大偏见,但最为严重的偏见,是我们不肯承认我们所执着的是偏见。(这个观点最亮眼,但后面缺少必要的说明,精彩呈现得不够)因此,想要解决偏见的第一步也正是要勇于承认它,放下对于它的执着,这样才能听到更多的声音,看到更多的方面,从而修正我们的认识,从偏见中走出来。(未免啰唆)

直面偏见,要求我们打破“惯性思维”,从多方面去看待问题,避免先入为主的错误观点占据我们的想法。现如今我们身于信息时代中,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产生信息,一举一动也都可以接收信息。而“惯性思维”的存在,使我们降低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从而以一个错误的角度,运用了错误的信息,并且自以为是,得出了错误结论并再次加以利用,形成恶性循环。(对于“惯性思维”的表述,似乎和“惯性思维”本义有所差别。议论文常见这种错误)如今网络暴力泛滥,与这点息息相关。因此,(上一段也有“因此”。同样的词语用得太多,不是显得语言乏味,就是显得议论机械,可以删掉或替换)我们应搜集更多有用且“广泛”的信息,而不是性质“一样”的信息,并正确地对其加以利用,从多角度出发,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实践,像苏轼在《石钟山记》所讲的那样,不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只是坐在象牙塔上去寻求真理,是很难找到真理的。要将所学与所见所闻相结合,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找到正确的认识。(最后一句不够简要)

直面偏见,也需要我们多去听别人的意见。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个体,因此他人的视角与结论都会与我们不尽相同,这时我们应当对他人的想法进行思考:他的出发点对吗?他得出的结论直的合理吗?我们的差异在那里等,以减少自己的主观想法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牢记,“所取”不是“盲从”,只是一味跟随,不过是“邯郸学步”,从自我的偏见走向他人的偏见罢了。(所问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体现了学生真正的“理性思考”。还可以补充)

我们在面对自己的偏见时要勇于承认、直面,当我们在面对他人对我们的偏见时也应如此。但无论是自我的偏见还是他人的偏见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因比我们一定要从多方面入手,消除主观影响,从客观实际出发。

偏见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偏见”时仍想着逃避,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解决偏见的最好办法就是直面偏见,放下对其的执着,并一步一步走向正确的认识!(结尾两段可合并为一段,增强“力量感”。倒数第二段后面部分和最后一段末句都是老调重弹的文字,可以删去)


指导老师点评














[总结]

病因:

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就是所写即所思,没有一句高中生议论文写作常见的“塑料作文”现象,即看似什么都写了,实际上都是假大空的话,没有实质内涵。在这样的情况下,本文语言表达虽然差一点,但好在内容“过硬”,虽不及“文质彬彬”的最高境界,“轻文重质”,也算是值得一看的考场作文。文章的问题在于:一,行文中有不少零碎或重复的语句,不够精练;二,个别地方论述得不够,该出彩的地方不够突出。

处方及治疗:

考场作文亦有其“美”。一,标题美。标题要紧扣关键词,清楚地表达文章的主要观点;观点越有思想性、思辨性,越能加分。二,段落美。形式上,开头、结尾两段宜在150字左右,太短则单薄,太长则累赘;中间论述的3~4段字数基本保持匀称;内容上,要注意层层递进,每一段都有亮点、新意,平行论证次之,重复论述最下,这需要提前打好框架。三,书写美。建议用浓粗的黑笔书写,字的大小要占据整个格子,字要写“正”,不能“歪、斜、潦草”。除书写不谈之外,本文在标题和段落上还有进一步雕琢的空间。

具体修改策略如下:

1.标题方面,适当运用修辞手法,或用“高级”的表达方式,提升标题的格调;

2.段落方面,增加第2、4段的字数,减少第3段的字数。重点关注弥补论述上的“缺漏”之处和表达上的繁复赘余之处,使表达更精彩、流畅。


最终稿
直面偏见,纠“偏”为“正”

杭州高级中学钱塘学校高三(6)班 李卫浩

我们都知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都知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因为不同个体观察同一个世界,所看到的、所想到的都不一定相同。这里面有正确的认识,也有错误的偏见,甚至过去正确的认识放在现在来看也有成为偏见的可能。纠正偏见的方式有很多,但最根本和最难的,还是直面偏见。

直面偏见,首先要承认自己的偏见。偏见自古有之,人人有之。我们轻而易举地相信学霸和明星的人品,随波逐流地信赖弱者的声明,反对对我们尊重的权威的批评,厌恶或排斥和我们兴趣相左的人……我们总是比较容易地看到别人的偏见,但我们总是不太肯坦率地承认自己也带有偏见。所以我们总是一方面在批评别人的偏见,呼吁理性;另一方面又在纵容自己的偏见,唯我独尊。“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偏见的魔鬼就这样与人同行,代代相传。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偏见,放下对于它的执着,才能听到更多的声音,看到事物更多的方面,使我们从偏见中真正走出来。

直面偏见,其次要打破“惯性思维”,避免错误观点先入为主地占据大脑。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一举一动都在产生信息、接收信息。而“惯性思维”的存在,使我们降低了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在延续过往、只有接受、没有甄别的习惯下,我们常常以过时的角度和结论,自以为是地判断新的事物,得出错误的结论而不自知。现在网络暴力无比泛滥,惯性思维就难辞其咎。应当搜集更多有用且“广泛”的信息,而不是性质“一样”的信息,来为决策做参考,才能打破惯性思维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应该积极实践,只有在实际参与中,我们的认识才能真实化、具体化,进而准确化、深刻化。苏轼在《石钟山记》中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只是坐在象牙塔上去寻求真理,很难找到真理。

直面偏见,还要理性对待别人的认识。每个人的视角与结论都会与我们不尽相同,应当对他人的认识进行理性思考。例如,他的出发点是什么?他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我和他的相同点和差异在哪里?差异的部分是怎么造成的?有办法弥补吗?事实上谁更接近真理?他的观点在哪方面补充或纠正了我原先的看法?……交流,只有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才会是有效的。否则,自说自话或者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本质上都不是“交流”,顶多是“邯郸学步”,从自我的偏见走向他人的偏见罢了。这样的人最以理性自居,实则是最愚昧的。

我们对自己的偏见要勇于直面,对他人的偏见也应如此。偏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当我们意识到偏见时仍想着逃避,或者出于对自我的坚信,或者出于对偶像的迷信,或者出于承认错误的恐惧。而我们如果缺少了直面偏见的勇气,我们就将自己永远地闭锁在偏见的花园里了。



超级新苗火热投稿进行时

投稿邮箱:

wenduxinmiao001@sina.com

凡在《新苗》版面刊发作品的小作者,请在稿件见报一个月后到温州都市报稿酬领取处(市区公园路105号808室),凭稿件见报当天报纸和学生证件领取稿酬(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咨询电话:

88096791




编辑 夏忠信

审读 徐卉

责编 黄敏

监制 刘旭道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