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苗名师团·文心2.0 老街的味道(乡村的年味)

2024-04-12 17:15 掌上温州客户端 



写了一篇作文,自我感觉良好,结果评分却不高,或者感觉写得一塌糊涂,却有意外之喜。自己的作文好在哪,不足之处又有哪些,浑然不知。
《新苗周刊》“文心2.0”栏目,旨在为孩子们的写作问题答疑解惑,通过导师精辟点评,实现作文升级“2.0”。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写作困扰,可以把自己的习作发给我们,我们将邀请助学团的名师为大家的文章“望闻问切”。


指导老师:谷福林

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为浙江省永嘉中学摇篮文学社指导师、社刊《摇篮》执行主编,永嘉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温州市作协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曾为《中国校园文学》《美文》、现为《课堂内外》《当代作文》《永嘉文艺》等杂志特邀编辑;原温州市初中文学联盟副主席、盟刊《瓯越》副主编。出版个人文集《心雨润文》,主编校园文集《鹅浦新绿》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学教学成果一等奖。


第一稿
老街的味道(乡村的年味)

浙江省永嘉中学高一(16)班 虞倩慧

意识渐渐从混沌中脱离,耳边是叽叽喳喳的鸟叫和络绎不绝的讨论声,感受到丝丝凉意的晨风,我本能地退回了被窝,挣扎了半天才随意搭上了件睡衣,开启了期盼已久的假期第一天。(文章开头写了可有可无的话,可以删除,而开门见山进入主题。)

刚走到后院,便看见对面的祠堂边上围满了人。走上前去,农村独特的清冷,被一股带着点点酸味的暖气驱散——原来是一个大木桶正扑扑地向外冒白烟,下面是烈火翻滚的铁锅。这是一口老锅,它在原本就不新的外表上,又增加了一层岁月的沉淀。我来得十分凑巧,没过多久,一大桶煮熟的白米被倒在了石臼中。隔壁的陈奶奶前腿微屈形成一个弓步,脚灵活地落在木踏板上。脚下一个用力,木桩便被高抬空中,陈大爷则在石臼的另一头,趁着这片刻工夫,手里就着水给米团翻了个身。“吱”的一声后随之就是“啪叽”的应和,两人没有任何的交流,却配合得十分默契。我看得胆战心惊,生怕陈大爷慢了一拍被木桩击中。就在二人你来我往的过程中,颗颗分明的米粒逐渐变得粘稠,由粗糙不平变成了光滑的团子,年糕独有的香气在一次次捶打中得到充分的释放。(这段重点写了用脚踏的木槌捣米团,很有特色,但难度太大,描述过程还是不够清晰,改为用双手抡石锤捣粉团为好。)

回家吃完早餐,回到祠堂。陈大爷和陈奶奶还在打年糕,爷爷和村里的其他大爷坐在一张大桌上,桌上摆着不知道是谁家刚打出的年糕,各式各样的模具,还有五颜六色的颜料。

他们精准地从那热气腾腾的面团中揪下一大块,粗糙的大手如同铁砂掌不惧年糕的滚烫,对那白白的米团反复按、揉、搓、压。本就光滑的米团显得更加Q弹,想到那糯叽叽的口感,我忍不住靠上前去。爷爷边上的大爷看到,揪了一块年糕让我尝尝,转头又和爷爷谈论起我来。村子是个很神奇的地方,我们虽然对各路邻里没有印象,但是每个大人都能认出这个孩子是哪家的,过年更是无拘束地随意进一家坐下,每个人家的酒都吃上两口,几百户人口的村子,仿佛是一个大家。(这段大人在制作年糕还是寿桃,怎么用手工做,没有写具体。)

爷爷他们粗大手指此时却格外的灵活,米团被分成大小各异的小球,一些加上红色,一些绿色,一些又是黄色,他们熟练地揉、捏、掐,时不时用剪刀修剪修剪,再用牙签固定,涂上金粉。一只栩栩如生的金凤便由平平无奇的米团塑成。(爷爷用米团为小孩制作有趣而有形有色的小米塑,给小孩无限乐趣,留给乡下孩子特有的年味,永远的记忆。)

这一幕让我感到陌生的熟悉,小时候也是这样,爷爷带着我去做米塑。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学业的升高,我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不觉间村子已经大变模样,爷爷奶奶已悄然老去。我的内心被一种乡愁所触动,正如作家余秀华所说,“我的乡愁不是站在远方看故乡的思念,没有对着月亮怀念人或景的诗歌一样的浪漫和忧伤。我的乡愁就是直愣愣地站在这片土地上,直愣愣地看着它变化的无力、无奈和无辜。”原来真正的乡愁是看着原本熟悉的人一点点老去,是看着儿时玩闹的老屋只留下漫天的尘埃,是原本亲密无间的伙伴变得形同陌路。(这段没有必要引用那么长的文字来写乡愁,又与中心关系不大,可以删减文字。)

以前感觉农村的生活枯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成不变的日常让我只想逃离,如今变成了我最向往的生活。

我嚼着口中糯叽叽的年糕,感受着记忆里的味道,感受着老街的味道。(结尾要继续深入写年味的感受,点出自己独有的年味。)


指导老师点评














[总结]

病因:

写过年是学生喜欢的永远话题。本文作者能留意生活,记叙家乡过年时的传统习俗:手工制作年糕的过程,以及小孩吃年糕、忆童年的美好往事。但文章面面俱到,重点不够突出,中心不够鲜明,描写不够具体深刻。还有喜欢写乡愁“为赋新词强说愁”是学生习作的通病。

处方及治疗:

要让自己的文章更上层楼,务必再次体验生活,深入调查采访,咨询家人年糕的制作细节。重新调整文章中心,围绕主题选择材料,删除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及句子和词语。

具体修改策略如下:

梁实秋先生《雅舍杂文》中谈到“作文的三个阶段”:枯涩的阶段,一看题目,便觉一片空虚,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下笔不能自休,洋洋洒洒,拉拉杂杂;第三阶段是作文知道割爱。高中生一般已经进入第二阶段,会写长文章,但不能忍痛割爱,更不知忍痛割爱。这篇文章就是需要怎样去忍痛割爱了。

1.开门见山。割除绕题的文字,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2.精选材料,突出重点。略写蒸米饭,详写捣米团;略写制作年糕,详写制作米塑,突显儿童的年味。

3.老生不常谈。如今的学生年纪虽轻却喜欢怀旧。文章结尾虚写自己的童年呼应眼前小孩们的快乐童年,展现乡下特有的年味。


最终稿
乡村的年味

浙江省永嘉中学高一(16)班 虞倩慧

过新年啰!在学校要起大早的我可以睡懒觉啦!可是那天我还在睡梦中,窗外“轰轰”的火烧声和杂乱的说话声惊醒了我。好奇的我起床下楼房,走向祠堂。

祠堂前人群围成了一个大圈,每个人都提着脖子往里伸,我挤入缝隙一瞟——原来是一个大木桶(饭甑)正扑扑地向外冒热气,下面是热水翻滚的铁锅。我来得十分凑巧,没过多久,一桶蒸熟的白米饭便出锅了。

隔壁的陈大爷双手发力,手上的青筋微微鼓起,将白米饭倒在石臼中。陈奶奶早已站在石臼与一盆温水间等待着。陈大爷脱掉棉服外套,只剩了件毛衣,走到一边拿起石锤,双腿微微分开屈成马步,高举的石锤划破弥漫的热气,“噗”一声落下。陈奶奶也开始忙碌起来,趁着石锤举在空中的片刻,她双手蘸了温水互相一摸,顺手把米团翻了个底朝天。一动一静,两个人没有任何交流,却配合得十分默契。站在边上的我看得胆战心惊,生怕陈奶奶慢了一拍被石锤击中。就在两人你来我往的过程中,粒粒分明的饭粒,逐渐变得粘稠由粗糙变成了光滑的大米团,击打声也从最初清脆的“噗噗”转变为有弹性的活泼的“啪叽”声,年糕独有的香气在一次次捶打中得到充分的释放。

然后,爷爷和村里的其他大爷坐在一张大面板四周,八仙桌上摆着各式各样的模具、碟子,还有五颜六色的颜料。

他们精准地从那热气腾腾的米团中揪下一大块,各自直了直身板,然后如同武侠小说中描写的一样吸了一口气,气沉丹田,用粗糙的双手尽力不断按压米团,又来回揉搓,经过反复的按、揉、压、搓,让本就光滑的米团显得更加有韧性有弹性。爷爷们粗大的手指此刻却格外的灵活,米团被分成大小各异的小球,然后各自拿了糖糕印,抹上一点菜油,把米团在模里一按,捏去多余的,随手按一下四周,一条有花纹的糖糕就制作好了。

小孩们最喜欢看爷爷们做各式各样的米动物或人物,整个村的小孩基本上都围在这张大桌边,好奇地盯着爷爷们魔法般地捏出了一个又一个神兽和各种十二生肖。再有经过他们熟练的揉、捏、掐,时不时用剪刀修剪修剪,再用牙签固定,抹上菜油,涂上金粉,或添上红色,加上绿色,又染些黄色,一只栩栩如生的金凤凰便在爷爷的大手掌上展翅欲飞。这时孩子们都伸着双手争着要呢。而被小孩包围的爷爷们嘴都咧开了花,热情地将一些小米塑分发给每个孩子。

看着小孩儿包围爷爷们的这幕画面,我感到陌生而熟悉。小时候我也是这样,爷爷带着我去做米塑,长辈做着笑着,时不时逗孙子孙女;小辈们玩着闹着,和伙伴比谁的米塑更威武更好看。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学业的升高,我回家的日子越来越少,这样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

可是,此时我好像又嚼着口中糯叽叽的年糕,感受着记忆的味道,重温我逝去的童年,再次体验新农村的年味、生活的美好:吃着甜甜的年糕,生活甜甜蜜蜜节节高!



超级新苗火热投稿进行时

投稿邮箱:

wenduxinmiao001@sina.com

凡在《新苗》版面刊发作品的小作者,请在稿件见报一个月后到温州都市报稿酬领取处(市区公园路105号808室),凭稿件见报当天报纸和学生证件领取稿酬(周一至周五工作时间)。

咨询电话:

88096791



编辑 夏忠信

审读 徐卉

责编 黄敏

监制 刘旭道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