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常被老师@的“显眼包娃”, 作为家长的确让人头疼又着急。然而,不是每个“显眼包”孩子背后都站着一位“情绪稳定”的家长,很多家长会将这种“尴尬到不敢认领”的负向情绪指向孩子,待孩子放学回家迎来的便是一顿不问缘由的数落,有的还会翻旧账,挖苦孩子,一味地指责他:玩手机、不认真、不努力……最后,陷入“不管不做,管了不听”的困局,每天争吵不断,孩子的学习非但没起色反而越来越“摆烂”,亲子关系更是拉响警报。面对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本期《小树洞》将邀请温州市第二中学滨江校区专职心理教师金晶晶给大家支个招。
本期嘉宾:金晶晶
温州市第二中学滨江校区专职心理教师,浙江省心理健康教师A级资格证,心理健康教育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温州市中小学健康教育导师团讲师,曾多次荣获浙江省心理健康“三优”成果一等奖、浙江省心理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温州市心理优质课评比一等奖、温州市心理团队赛课一等奖、温州市个体心理辅导案例一等奖、温州市心理活动课设计一等奖等荣誉。
我家孩子都初二了,还总是丢三落四,要么作业抄不完整,要么干脆故意不做了,经常被老师群里点名。无论我们家长和老师怎么跟她说,就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对读书一点不上心,都不知道该拿她怎么办?
孩子看似“摆烂”的行为,是被忽略的求助信号
家长尝试用“共情视角”了解孩子对学习的真实看法
温州市第二中学心理老师金晶晶说,作为常被老师@的“显眼包娃”的家长,的确容易让人情绪失控。事实上,孩子们很多看似“摆烂”的行为,恰是一次次被我们忽略的求助信号,这些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困扰和情绪需求,很少被我们家长所看见。比如,初二这个关键的学习阶段常被认为是初中分水岭,面对难度加大的学习任务,需要孩子付出更多的自主力,很多原本学业成绩不错的孩子也会出现学习退步,倍感力不从心,陷入“习得性无助”的困境,在学业反复失败中不断自我否定,丧失学习的胜任感和自主感,甚至对学习产生逃避乃至厌学心理。
当孩子出现“躺平”行为时,当务之急不是继续唠叨和叮咛孩子如何改善学习态度和习惯问题,紧张、焦虑的家庭氛围只会让孩子的内心越发痛苦,而应全心修炼并经营好亲子关系,尝试用“共情视角”了解孩子对学习的真实看法和感受,理解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真正的需求,帮孩子补充“生命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积极、充满能量的家庭氛围。
家长和孩子之间“情感账户”需要经营
批评、责骂孩子是在支取情感账户的“存款”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威拉德·哈利提出的“情感账户”理论,很多为了学业,“亲子”好似“反目”的症结,正是因为家长和孩子之间“情感账户”经营不善。然而,家长平日对学业关注引发的批评、责骂等负面亲子互动,都是在不断支取情感账户存款乃至严重透支,从而出现孩子不愿听取父母建议、故意和家长对着干、抗拒学习等“不听话”行为。
为了增加情感账户的“存款”,同时为让孩子更愿意按照家长的期待努力学习,有的家长不善用理解、关爱和尊重持续向亲子间的情感账户补充“余额”,而是喜欢用金钱或物质作为奖励机制“短期投资”,比如“只要平时按时完成作业晚上11点前睡,周末就可以玩半天手机”,有的家长还会给出杀手锏将“买一部新手机”作为大型考试取得优秀成绩的奖励。
这些外部动力在刚开始的时候,的确可能会立即见效,孩子会有小段时间被推着“拼命努力”,但没过多久就会被打回原形,因为这个过程中孩子通常只把写作业和学习当成一项任务,只对完成任务后的奖励感兴趣,体会不到学习活动本身对他的内在吸引力。殊不知,这期间有时还会潜藏着一种最危险的“情感账户”支取行为,有些孩子竭尽全力达成了既定的学业目标,家长反倒借口各种理由拒绝兑现奖励,这种严重破坏亲子关系的失信行为,让我们成了孩子心目中的“失信人”,导致今后在学业督促中形成“一点就炸”的“说不得”亲子相处模式,非但不能真正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更无法帮助孩子将“要我学”的被动学习状态,调整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态度。
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
只有爱生活的孩子,才能真正爱上学习
金晶晶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教学日常。《价值大拍卖》主题心理活动课是她工作以来一直上到现在的“划水”常态课,课堂上面对15样物品的选择,孩子们疯狂高价抢买的货品之一便是“学业成绩优秀”,而“父母长辈的疼爱”,总是以“底价”出售,甚至还会被“流拍”。有的孩子甚至在互相推搪中回应道“要买你买,买了天天管着你”,可见现在我们的孩子太清楚父母多么希望他们在学业上有所成就,也深深地明白父母对他们学业严格督促的背后,是让他们“负重前行”的爱。所以,当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暂时缺乏热爱时,父母不妨先帮孩子找回生活中的热爱,陪孩子从阅读中学习、从运动中学习,尝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学会合理安排学习和休闲时间,引导孩子发展出持续的学习力,只有爱生活的孩子,才能真正爱上学习。
孩子在学习,父母也要学习,我们陪孩子共同度过的每个瞬间里,都藏着他们的未来,让我们用爱和智慧在孩子的成长旅途中助力同行,相信孩子会慢慢进步和成才。
生活中,学习中,你是不是有很多困惑或是心事想找个人倾诉?比如,明明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却总是为考不了高分而沮丧;或在与同伴、老师的相处中,因没得到肯定或是被忽视而委屈流泪,情绪无处发泄;抑或是跟爸爸妈妈意见分歧,无法沟通,让你不知所措……
无论你是家长还是学生,在跟孩子/父母相处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沟通或是无法解决,欢迎来信跟我们聊聊,将由我市各教育领域、医学领域的心理专家为大家支招。树洞来稿邮箱:641016234@qq.com。
温都记者 林摄尔
审读 徐卉
责编 黄敏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