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女孩能吃能睡、人际交往正常,成绩一直不错,父母甚是欣慰。可是她经常毫无征兆地发烧,各处求医均没有查出器质性问题,医生说可以去心理科排查一下,难道12岁的孩子有“心事”?抗拒就医的孩子,让父母很是焦虑,不知如何是好……
此外,我们邮箱还收到一位小读者的来信,他坦言自己的交友自由被妈妈限制了,心里非常难受,尝试着跟妈妈抗议,结果以失败告终。他不知该怎么跟妈妈交流。
小树洞根据读者的来信,本周邀请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治疗师林子江、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心理健康老师吴素珍为他们支招——
嘉宾简介:林子江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技师,心理学硕士。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注册系统注册心理师,中级心理治疗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北京师范大学哀伤项目组推荐咨询师。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16年,擅长情绪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
曾先生问:我家女儿笑笑现在读五年级(12岁),我和孩子妈妈在温州工作多年,将她留在湖北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笑笑懂事,学习自觉,在班上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从去年4月份开始,她的身体变差,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发高烧,体温在39℃~41℃,有时服用退烧药也降不下来。为此我们带她去各处求医,排查血液病、风湿免疫性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胃肠病等,做过脑部CT、无痛胃肠镜、喉镜,连有关发烧的基因突变检测都做过了,均没有查出器质性问题。一位医生看诊后,建议我们带她看心理医生。我们觉得孩子能吃能睡、人际交往正常,不像心理有问题,孩子现在对就医很抗拒,我该怎么办?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治疗师林子江回复:根据笑笑爸爸的情况描述,没有精神卫生科医生的面诊,只能说孩子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但也有可能她的发烧表现不是因为心理问题引起的。
那么如果从心理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注意到笑笑和父母前期分开,作为留守儿童,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父母应该多关注一下她的内心感受。虽然孩子的外在表现,比如学习、人际关系、饮食、睡觉等方面都正常,家长不能以此为依据,认为孩子就没有心理问题。比如说,孩子外在的方面都做得那么好,她为什么要各方面做得那么优秀呢?她的动力来自哪里呢?然后,有动力也意味着有压力,像她小学五年级的年龄,马上要进入青春期。进入青春期之后,孩子遇到的挑战可能会更多,比如学校和同伴的压力。当压力胜过动力后,很多孩子便有了焦虑。适度焦虑对人有帮助,帮助个体全身动员起来,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但过度焦虑可能会让个体经常出现肠胃不适、失眠、经常发烧等身体症状,也会让孩子记忆力、注意力变得很差。但是我们不能据此说笑笑发烧就是心理问题引起的。建议家长试着跟孩子沟通一下,比如孩子存不存在一些学习焦虑,像她这种优秀的孩子,有时候可能会对自己的预期要求比目前更高,所以她会感受到压力;或者说她可能对初中未来有焦虑,抑或是她内心是不是真的缺乏一些关注,心里感到孤独。
此外,孩子反复发烧说不定是孩子体质差,去年底流感等上呼吸道疾病高发,孩子作为易感人群,或许真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孩子本身身心没问题,也许是家长过于担心了,毕竟分隔两地,远水救不了近火,父母的担心、焦虑容易把这些现象、问题严重化。
但是无论是哪种情况,我们都建议家长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多倾听和关注孩子的内心。如果家长比较怀疑孩子有心理问题或者家长自己养育孩子很焦虑,建议去精神心理专科就诊。
嘉宾简介:吴素珍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心理健康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浙江省中小学A级资格心理教师,温州市学科骨干教师,温州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温州市心理学会理事,鹿城区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外聘指导师。
小朋友“喆喆”(化名):我是一名初中二年级的孩子,成绩一直在班级名列前茅,班主任也很喜欢我,但是最近几次成绩不太理想,妈妈很重视我的成绩,就找班主任了解情况。结果老师跟我妈妈说,我最近老跟一个很调皮的同学玩,可能是这个原因导致我成绩下滑。于是妈妈就嘱咐我,不要跟这些调皮捣蛋的同学玩。我很难过:我难道连交朋友的自由都没有吗?我尝试过跟她抗议,但是失败了。
温州市第二十二中学心理健康老师吴素珍回复:喆喆小朋友,你好!看到你的来信,老师猜想你平时一定是一位认真自律的好孩子,所以成绩一直都不错。优秀的你特别渴望有同伴一起玩,妈妈却干涉你的交友,你非常难过,可又不知道怎么办。
我们静下心去觉察你妈妈的需求和感受,你会发现,妈妈的嘱咐背后是她对你学业的担心,同时也有对你交友的担心。我们看到妈妈的担心后,该怎么做?
第一步,澄清并确定问题。妈妈担心你学业会退步,妈妈担心你交到“坏”孩子。
第二步,找出彼此的需求或愿望。你想要交友的自由,妈妈想你成绩不退步。
第三步,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法。你分析自己学业退步的原因,然后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妈妈尊重你交朋友的自由。
第四步,达成共识。妈妈提出交友的一些界限和建议,你与妈妈商量达成一致。
第五步,回顾与重新调整。 实行之后的结果有可能不如预期,此时双方需要依这五个步骤重新调整。
在与父母的沟通中,双方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这时候父母会觉得孩子不听话,孩子觉得父母不可理喻。我认为,良好的亲子关系并不等于避免分歧,或者是要求其中一方一定要听从另一方的意见。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孩子和父母要以冷静亲和的态度,各自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期待和想法,并能相互理解并尊重对方的看法,这才能让亲子沟通处于最佳状态。
无论你是家长还是学生,在跟孩子/父母相处过程中出现问题无法沟通或是无法解决,欢迎来信跟我们聊聊,将由我市各教育领域、医学领域的心理专家为大家支招。树洞来稿邮箱:641016234@qq.com。
↓↓↓↓温州都市报《温州教育》周刊2024年08版
温都记者 林摄尔
审读 徐卉
责编 黄敏
监制 刘旭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