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温州最宝贵的资源有什么?毫无疑问水资源是其中之一。如果水资源有了智慧芯……记者从市公用集团自来水公司获悉,不仅温州珊溪水库、泽雅水库等原水资源,市区水厂、泵站、供水管网等供水设施管理都实现智慧升级,接入近日正式上线的“智慧供水平台”,有了统一的“指挥官”。
智慧供水平台
智慧供水平台“升级”
供水质效更有保障
新建的智慧供水平台设在市公用集团自来水公司调度指挥中心。走进调度指挥中心可以发现,出入口安装有人脸识别系统,“安保”级别有点高。智慧供水平台由水厂管理、供水调度、营销管理、管网GIS、热线工单等9个部分组成,一体化调度指挥大屏可展示原水、制水、管网水等实时数据,实现“一网统管”,为及时调度处置、及时响应抢险提升“加速度”。
如果说数据整合是智慧供水平台保障全市供水平稳优质的基底,那数据汇总分析就是提升供水质效的“智囊团”。智慧供水平台通过搭建大数据应用架构,形成“数据开发、数据管理、数据服务”闭环管理,可提供生产、监测、营销、服务等36个主题,共计194项指标的汇总分析。如通过分析客户近期用水量和用水习惯,可预测市区用水需求,结合全域压力监控,利用AI技术为优化供水调度提供详实参数及建议方案。
“比如,在亚运会期间,我们在亚运会场馆、运动员驻地酒店等重点场所均安装了流量计和压力计等智能远传设备,通过智慧供水平台实时预警功能,对管网的流量、水压、水质等指标实时监控。若出现水压波动、水质问题等,可第一时间发现,并结合平台上显示的抢修车定位情况就近安排人员尽快赴现场处置,确保亚运会期间的供水安全。”自来水公司数智建设中心副主任朱孝泽介绍。
供水管网装备“智慧包”
还能进行情景模拟
在调度指挥中心记者看到,鹿城、瓯海、龙湾、洞头四区5600多公里供水管网(DN100以上约3960公里)的数据都被“装进”了智慧供水平台,建立了水力模型。这5600多公里的管网运行、水质等情况将为城市供水规划、管理运行提供扎实数据基础。
水管破裂是日常用水时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在未建立水力模型前,开挖路面进行管网抢修时若无法确定关阀位置,往往会造成开挖面积过大,影响抢修速率。水力模型可对水管破裂抢修进行实时模拟,根据模拟结果选择对周边居民企业用水影响最小的方案,确定关阀位置,快速高效完成抢修恢复通水。同时,还可以根据模拟情况,精准找到受影响的居民企业,及时通知提醒。
不仅如此,智慧供水平台还通过接入生产调度系统、管网GIS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数据,建立厂站三维数字化模型,构建从原水、制水到供水的全流程监测模拟体系。在2023年11月30日DN2000原水管抢修中,正是借助该平台的技术支持,实现“无感”抢修。自来水公司通过智慧供水平台模拟抢修期间的供水调度方案,通过精密计算、规划,事先在多处清水池蓄水约4.8万吨,经智能调控、精准调度,在关阀抢修期间对周边管网补水,使原可能因抢修供水受限的区域供水压力较往日持平,生活用水基本没有受到影响,实现满足周边用水需求、不影响整体供水能力,减少能耗损失等一举多得。
该智慧供水平台由市公用集团自来水公司和金卡水务科技公司合作建设,以数智赋能提升供水安全性、稳定性,并助力生产节能降耗。随着市域公用事业一体化的推进,该平台可为打通市域供水数据壁垒,供水互联互保落地生效提供样板及经验借鉴,全力推动城市供水系统抗风险能力升级,实现温州市大都市区范围内水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提升群众用水获得感、幸福感。
温都记者 蒋文泽
通讯员 乔铎 徐卓吟
编辑 孙立彭
审核 李雪锋
▲《温州都市报》2024年2月8日第3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