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市市场监管局将深化国、省联创攻坚,强化‘两个责任’落实,通过打好食品小作坊三年收官战、在全省率先贯通市域‘浙食链’‘浙农码’两大系统、打造‘自治+共治+慧治’餐饮综合示范街区等,打响‘温州潮食安’品牌。”昨天,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丹,就如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助力“强城行动”接受了温都记者专访。
王丹
部署利民行动
让食品安全成为温州幸福底色
2024年是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验收年,我市力求通过“国创”,切实提升温州食品安全的治理水平、满意度水平,助力“强城行动”,让食品安全成为温州的幸福底色。
王丹介绍,在刚刚召开的2024年度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市市场监管局部署了食品安全利民行动。2024年计划建设中小学校“示范食堂”140家以上、医疗机构智能“阳光厨房”50家以上、阳光学校配送企业40家、示范阳光食品作坊350家,在70%的养老机构、50%的乡镇(街道)居家养老中心、30%的村(社区)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食堂建成“阳光厨房”,试点设立3个食品生产企业集聚园区的“浙里市监瓯越服务站”,免费提供食品百姓点检服务10000批次以上,全覆盖开展较低风险食品经营许可“互联网+核查”业务。
王丹说,自从2021年11月正式获得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的“入场券”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严格对标落实各项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中,市场监管部门聚焦菜篮子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农贸市场快检室256个,建成网络餐饮“阳光厨房”2.1万家、学校食堂智能“阳光厨房”2191家、养老机构食堂“阳光厨房”140家、阳光食品作坊178家,完成农贸市场改造升级450家。
全链智慧监管
从农田到餐桌全程数字化追溯
食品安全离不开全方位监管,如何实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王丹举了个例子。如今市民在温州农贸市场购买统一屠宰的鸡、鸭、鹅、鸽,它们的脚上都有“浙食链”溯源码,仅需扫一扫就能了解它们的动物检验合格证明、企业产品标识信息。
依托“浙食链”深化数字赋能,全市“浙食链”共激活重点主体5.5万家,上链产品47.5万批次。该项目入围全省“浙里食安”第一批最佳实践。今年,农批市场食品安全全程数字化追溯、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GM2D助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共富食品作坊等4个项目,列入第二批最佳实践培育项目名单,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另外,市监部门创新打造“食安温州·数治云平台”、全省率先实现猪肉全链条无纸化追溯、全省率先开展农批市场食品安全数字化全程贯通追溯……多个智慧监管项目相继上线,完善“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数字化追溯,让市民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严把食品安全
产业健康发展有底气有新机遇
正是因为对食品安全的严格把控,让温州有底气发展相关行业。
王丹介绍,2023年,温州出台预制菜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设立50亿元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引入益海嘉里百亿级中央厨房产业园、上海正新预制菜华东供应链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持续提升全市优质粮食产业链水平,创成“瓯越鲜风”标准化生产基地597个,19个地产食品荣获2022年浙江农业博览会金奖,助推乐清铁皮石斛纳入国家食药物质目录,为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苍南率全省之先出台GM2D助农方案,推动全县农业相关产值增长突破10亿元。实现茶叶、杨梅酒、冰鲜大黄鱼等产品首次出口,助力“浙江老字号”快鹿集团等企业成功开拓海外市场。
食品安全监管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王丹表示,2024年是“国创”验收年,期待广大市民一起支持创建、参与创建,以实际行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温都记者 姜瑾瑾
编辑 陈东升
审读 郑凌
责编 李雪锋 陈侄辉
审核 潘贤群
监制 施文洪 王冰
2024年1月31日温州都市报05版版面截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