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城有我·民声上两会 | 市政协委员张春媚:敢为人先的温州人在慈善信托领域大有可为

2024-01-27 21:35 掌上温州客户端 

“慈善信托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从近几年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一些文件来看,明确提到了要大力发展慈善信托,敢为人先的温州人在慈善信托领域大有可为。”市政协委员张春媚这样说道。

张春媚,建行温州分行私人银行经营部总经理兼春媚工作室领衔人,既是一位金融从业者,又是一名慈善公益达人。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春媚工作室”,成立之初,只是一个综合财富管理平台,后来在张春媚的带领下,工作室探索“公益+金融”新模式,培养了一支即懂金融又能回应客户慈善需求的慈善顾问团队,成立“春媚工作室”公益慈善队,带着员工、客户做公益,坚持“反哺社会”。此次她带来了《加快推进我市慈善信托发展 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

目前,我市慈善信托发展处于萌芽状态,2021年慈善信托从零起步,经过三年的发展,慈善信托备案数34单,备案金额3642.30万元。2023年温州市政府在温州市公益慈善事业发展新闻发布会中指出,到2025年目标实现慈善信托资金规模突破1亿元。

在张春媚看来,温州慈善信托项目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她举例说,社会公众对慈善信托的知晓程度低,各区业务推进情况不一,部分地区未实现慈善信托业务突破。目前,我市针对慈善信托关于捐赠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不明朗,不利于从税优角度推广慈善信托。

还有就是慈善信托业务与金融机构合作密切度不高。张春媚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她认为由于慈善信托有其天然的金融属性,必须有包括商业银行、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接入。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各方资源整合的桥梁作用。

“慈善信托凝聚民间资本力量不足,项目后续进展公开性不足。”张春媚说,我市藏富于民,有丰富的民间资本和数量众多的企业家,但慈善信托单数和规模发展与省内杭州、宁波存在较大差距,“我市开展的各项慈善信托项目公开性不足,慈善信托的公开渠道和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怎么吸引社会民间的资本力量参与到慈善信托中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加快推进慈善信托,同时更好发挥慈善信托在第三次分配中的作用,张春媚提出要从机制建设、资源整合和发挥作用三方面加快推进我市慈善信托发展。

张春媚建议,要做好机制建设,抓好政策落实,保障参与者权益。量化慈善信托年度发展目标,强化专项政策支持,争取积极落实税优政策,由公益性社会组织或相关政府部门向慈善信托捐赠人开具公益性事业捐赠票据,用于享受税前抵扣等税收优惠,简化慈善信托税收减免程序,提升企业参与慈善信托的积极性。注重建立健全部门沟通机制,共同普及慈善信托理念,研究解决我市慈善信托发展难点和堵点。

同时,要加强资源整合,引导金融风尚,鼓励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商业银行、信托公司与慈善组织有极强的互补性,慈善组织对于慈善项目运作较为擅长,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客户资源引导社会力量进行慈善项目设立和资金募集,信托公司对于资金财产运营方面则具备专业性。她还创造性地提出探索“金融+慈善”模式,一方面解决通过慈善组织对于各种慈善项目的运作,实现慈善目的。另一方面,通过商业银行的客户推广及信托公司对于慈善资金的高效运营,更好实现慈善信托项目数和规模上量、慈善资金的保值增值。

有了发展,就要反哺社会。张春媚说,要发挥慈善信托的作用,服务我市的薄弱环节,助力实体经济发展。要发挥民间资本重要力量,减轻国家财政、民政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负担,充分保障慈善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受益人的权益,营造资本向善、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另外,要拓展业务场景,为慈善信托引入更多更好的优质项目资源。均衡推动各类慈善信托共同发展。发挥慈善信托独立性、慈善信托财产管理公开性优势作用,加强公众监督,侧重投放乡村振兴、经济建设等关键领域,建立“造血”机制,精准资助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帮扶特殊贫困群体,发挥“输血”作用。

温都记者 陈伟/文 林舒菡/摄

编辑 刘曦

审读 林明智

责编 周俊朗

审核 占昭昭

监制 施文洪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