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委员赵珊珊:“古城、古港、古屿、古戏”融合,绘就海丝名城画卷

2024-01-27 17:26 掌上温州客户端 

温州是一座拥有千年开埠通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如何将“海丝名城”“千年商港”“戏曲故里”“百工之乡”等文化名片融合,让文化赋能新时代温州发展,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市政协委员、市机关事务管理局节能与公车管理处副处长赵珊珊建议《“古城、古港、古屿、古戏”融合,绘就温州“一带一路”海丝名城画卷》:

微信图片_20240127160603.jpg

一、打造温州文化“中轴线”,整体铺开“千年海丝名城”画卷。借鉴北京“中轴线”文化模式,串联九山书会、五马街、公园路、墨池坊、朔门古港遗址、朔门古街、江心屿等,打造独具瓯越韵味的温州文化“中轴线”。高水平建设千年斗城,以“古城、古港、古屿、古戏”为主题,打造五马——墨池文化街区、朔门千年商港文化带、江心文化赋能核心岛、九山南戏文化生态园等四个片区。加强跟踪海丝考古的重要节点,保护建设独具特色、世界一流的朔门古港遗址公园。把文物活化、宋韵瓯风文化和温州市民的生活相结合,以古代传统建筑风格为基底,植入温州传统非遗,贯穿“大文创”的概念,打造宋元实景RPG(角色扮演游戏)沉浸式互动街区,活态呈现《江山胜览图》。以文塑旅,以文兴城,开发温州精品旅游线路,点、线、圈联动,让人文和经济良性互动,带动温州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溯源温州文化脉络,创新打造“畅音阁”超级文化IP。继续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借鉴北京故宫“畅音阁”理念,提升包装温州“南戏故里”金名片,打造超级文化IP。以温州戏剧文物、典籍等文化元素为主脉,当代艺术家同步联袂,结合全新的数字化展演方式,打造线上线下沉浸式戏剧主题艺术空间。在温州“文化中轴线”上设置一个个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小舞台、小剧场,推出形式各异的“戏曲+”表演形式。集结“南戏故里”和“歌舞之都”两路人才大军,突出“戏舞”的研创输出,逐步形成“来温州看‘戏舞’”的新风尚。以“古港+古戏”创新形式,讲好“古港故事”。以瓯江为舞台背景,创作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千年商港”文旅演艺。效仿越剧《新龙门客栈》出圈模式,创造新的爆红点,以需求为导向,吸引年轻人消费和文化传播。

三、发挥“世界温州人”优势,让戏曲、百工、瓷器全面文化出海。凭借“工艺与民间艺术”类别优势,申报加入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起的“全球创意城市网络”。健全温州涉侨国际传播体系,让温州传统文化随着分布在世界各地的245万温州人文化出圈。同时,本着“文明互鉴,双向奔赴”的理念,通过海丝城市影响力市长交流大会等国际活动平台,进一步扩大海丝申遗城市联盟、东亚文化之都影响力,追寻周达观足迹,将“戏从温州来”经典南戏全国巡演、“温润百工——时光打造的艺术”非遗美学交流活动延伸到全球。全面实施“廊桥出海”行动,让“中国桥”跨越国界。继续开展“开放•幸福温州”全球文化交流等活动,以“一带一路”为主阵地,形成横向互动、上下联通的国际传播工作格局。

温都记者 叶锋

编辑 刘曦

审读 林明智

责编 周俊朗 陈侄辉

审核 占昭昭

监制 施文洪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