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这些路段易结冰!出行注意防范!

2024-01-23 08:36 掌上温州客户端 

据市气象台消息,22-25日冷空气频繁,我市将出现持续降温和沿海大风过程。受本轮冷空气影响温州昼夜温差较大山区、西部地区仍可能出现雨雪、结冰、大风等恶劣天气,低温冰冻雨雪天气路面湿滑,不熟悉路况的驾驶人要特别注意谨慎慢行。 

行经桥梁、高架、涵洞、隧道等容易结冰路段,注意保持低速行驶,特别是上下高架、桥梁、匝道等区域,要注意提前减速、缓慢通过。在冰雪道路上行驶时,时速不得超过30公里,同时还应注意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不要随意变道“加塞”。

温州市易结冰、易起雾点位

温州公安交警通过隐患排查梳理出易结冰、易起雾路段,驾驶员朋友们经过以下路段时请务必小心驾驶。

重点时段

低温恶劣天气下,早晚高峰事故多发,广大驾驶员需特别注意谨慎驾驶。

重点车型

低温恶劣天气下,小汽车和行人事故率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其他车型如重型货车、大型客车的事故率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

事故原因

一是低温恶劣天气下,特别是雨转雪期间,凌晨时段,临水高架桥梁极易结冰,引发事故。

二是冰雪天气多发车辆追尾、翻车、侧滑及坠桥事故,多因司机车速过快、操作不当、超载等原因造成。

三是事故在夜间、凌晨多发,撤离车辆不及时、视线较差、制动距离变长等多种因素,易引发二次事故。

受强冷空气影响,我市将开启“速冻模式”。在这期间,大家应注意加强保暖防护,尽量避免与冷空气直接接触,谨防气温骤降带来的健康危害。

低温天气巧御寒

个人防护方面,应注意更换厚衣物,比如棉裤,以及穿戴防护用品,如帽子、口罩、围巾、手套等。同时,减少户外活动,降低室内外的巨大温差对身体的危害。

饮食方面,应加强营养,多吃热食,少吃凉食,多补充水分。

重点人群需注意

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别关注。

心脑血管疾病

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呼吸系统疾病

冷空气可使鼻咽部的局部黏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气温骤降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

其他疾病

长时间在寒冷地带工作、生活或气温骤降期间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和活动的人群, 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气温骤降对孕妇和胎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雪天出行

有哪些注意事项?

雪天如何出行?

一、下雪天可以模仿企鹅走路,企鹅能在雪地走路不摔跤的关键技巧是走路摇摆,这么做可以控制身体平衡。同时,双脚要不停地小步向前走路,外八字是最好的,保证自身重心在脚下,步伐短。

二、老年人骨质较为疏松,跌倒后发生骨折的概率高于年轻人。雪天老年人要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尽量穿合脚、保暖、防滑的鞋。

三、上下车时要留意台阶,抓好扶手,防止脚下打滑。不要手提重物,更不要在走路的时候看手机。

四、走路时双手不要插入衣兜里,以防摔倒后头部或肘部关节着地。

雪天摔倒怎么办?

雪天摔倒的损伤部位通常为下肢,以膝关节、脚踝和小腿为主,其次为躯干损伤,以腰部损伤为主,最后是上肢损伤,以肩关节损伤为主。从损伤类型上来说,最常见的为韧带损伤、软组织擦伤、软组织挫伤和骨折。

摔倒后不要强行站起,首先要排查有无头颈部的损伤,如果出现一过性意识障碍、肢体感觉麻木、恶心呕吐、活动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向医务人员求助。如果发生了韧带损伤、骨折,为了避免二次受伤,伤者应尽量移动到安全地带,向医务人员求助。

在受伤早期,由于血管是破裂的,极容易出血,这时需要对患处进行冷敷。冷敷后,血管收缩,渗出会减少,肿胀也会减轻。但值得注意的是,冷敷时需要隔着毛巾等,把患处周围的温度降下来即可,避免将皮肤冻伤。

来源:温州交警、健康温州

编辑:华晓夏

审核:王蓓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