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不完美”也是一种美

2023-10-09 18:23 掌上温州客户端 

闭幕式前夕,我和同事收到消息,我俩还得再回一趟亚运村,完成本次亚运最后一站的任务——闭幕式的报道。

闭幕式在8号,但因为前一天有温州选手的比赛,我们决定提前出发。

在前往温州南站的路上,我想起了灰太狼常说的一句台词——我一定会回来的!

不过结果却是,我俩既没有去成温州选手的比赛,也没有去成闭幕式现场,用同事的话来说,这简直是职业生涯中最“囧”的一次出差……

6号前后是国庆返程高峰,我俩在买票的时候,就只剩12:49出发的那一班车,到达的时间是下午4点半左右,我们掐指一算,能赶上晚上举行的羽毛球混双决赛。

不过到达车站的时候才发现,郑思维、黄雅琼的“雅思组合”羽毛球混双决赛被改到了下午2点,和原本在下午举行的女单换了个顺序,我们又掐指一算,两点的时候,我俩估计才到金华。

但是谁又能想到,原本12点49出发的动车,居然晚点了!而且还晚了足足40分钟。

不过没事,我们还能去看闭幕式!

原以为闭幕式和开幕式一样,会给我们发门票、黄色副卡、黄色通行证,结果没想到,门票和副卡都发了,而那张黄色通行证,却要继续用开幕式发的那一张。

我和同事一脸懵圈:啥?我们没带来啊!

从媒体村前往举行闭幕式的大莲花,只能先坐车去主媒体中心,经过安检后统一坐大巴车前往。闭幕式当天的安检程序和开幕式一样十分严格,充电宝、饮用水、三脚架都不被允携带,需要注册卡、门票、黄色通行证、黄色副卡“四证合一”才能进入,而且设置了好几道卡口,第一道是“人工识别”,几位工作人员会看有没有带相关证件。

于是我们想了一堆“曲线救国”的方法,寄快递啥的肯定是来不及了,我们拿出了黄卡的照片、佐证材料,也积极联系相关工作人员,顺利通过了第一道卡口。

然而到第二关的时候,却被卡主了,因为第二道关口是“机器读卡”,读的还是黄色那张通行证,我们拿出了通行证的照片、佐证材料,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四张证件,少一张都进不去。

于是我们又想,既然有门票,那能否从观众入口进入呢?答案却是不行,一方面,闭幕式当天的地铁6号线全线封闭,到晚上10点才会重新开放,我们无法到达观众入口;另一方面,观众入口还需要另外一张蓝色的证件。

同事开始回想这两天经历的种种,比赛改时间、动车晚点、证件没带……恍然大悟一般说出一句:我说怎么昨天我的右眼皮一直跳!原来都不是白跳的!

于是我也细想了一下从家门口到亚运村的经历,先是把行李箱拉链摔坏了,后来提行李箱下台阶的时候密码锁又莫名其妙碎了,原来我的劫难在这呢?

下午5点半到晚上10点之间,也没有从主媒体中心回媒体村的班车,这意味着,我们要在主媒体中心待到闭幕式结束。

于是我们在MMC的新闻中心找了个中间靠前的位置,借了两副耳机,准备等8点准时在大屏幕上观看闭幕式。

没成想在新闻中心观看闭幕式的人还不少,其中有一位境外媒体人,把支架放在地上录制大屏幕,时不时出镜解说,有时直接盘腿坐在地上。

还有些和我们“同病相怜”的记者,也是没带黄色通行证,进不去大莲花。

要说遗憾,那肯定是有的,其实我们所在的主媒体中心,距离大莲花并不远,更别说我们特意从温州赶来就为了这场闭幕式了,但所幸我和同事都不是自怨自艾的人,相互打趣了几句就开始看屏幕了。

耳机的音质并不好,时不时会传来“沙沙”的电流声,看着屏幕上的电子烟花和特写镜头,我心想,嘿,在现场还看不到这些画面呢!

我忽然想到了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上的一幕,其开幕式上呈现的五环由雪绒花转化而来,雪绒花从花心慢慢扩张,边缘逐渐平滑,变成奥运五环从空中飘落,但在现场却有一片雪绒花未能转变,便出现了奥运五环变“四环”的一幕。

发布会上,总导演康斯坦丁·埃伦斯开门见山地承认了失误,主动陈述了一番:“在佛教的禅中,任何事物都没有完美的,出现了问题并不影响其余部分的完美展示,过多地纠结就是偏执反应,这个事件发生以后,也促使我们将后面的事做得更完美。”

索契冬奥会闭幕中,俄罗斯用一种略带自嘲的方式弥补了开幕式中的遗憾,演员们组成了一个“故障五环”,经过精心编排的舞蹈动作,慢慢展开形成一个完整的五环。

我想,没有去成闭幕式,这大抵也是一种“不完美”,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刻,它会以另一种方式得到弥补。

温都特派记者 谢锦哲

审核 林剑静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