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如何借力亚运,“内外兼修”让城市美出新高度?

2023-09-27 19:52  

编者按:第19届亚运会今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杭州举行。作为此次亚运会的协办城市之一,温州借亚运“东风”,在赛事经济、全民健身、城市形象、基层治理等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建设运动之城、活力温州,为千年商港注入亚运内涵。

《委员观察》栏目推出亚运系列特别报道,围绕三大提升行动,展示温州在城市面貌、治理水平、文明程度等各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并邀请政协委员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已于9月23日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各项赛事正在火热进行中。连日来,不少来自国内外的客人齐聚温州共享精彩赛事。作为协办城市之一的温州,更是“内外兼修”,焕然一新喜迎八方来客。

一场大型的国际赛事,如同城市发展的“助推器”,能在短期内有效推进城市建设,改变城市面貌。如何借亚运东风,让温州城的“新颜”持续靓丽,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本期《委员观察》栏目邀请多位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化着“亚运”妆的温州城格外迷人

这几天,走在温州城区的大街小巷,会发现街巷更加整洁有序了,亚运标识、亚运吉祥物等元素被布置到了各大公共场合的显眼位置。

实际上,温州因亚运而焕然一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这两年的不断整治、装扮,得以最终显现。近两年,温州各县(市、区)持续扮靓主干道,各式各样带有亚运元素的景观小品“走”进公园、码头、历史文化街区等地。比如,鹿城区就用“亚运色”装扮了36条主干道,打造了数十个别具一格的亚运元素景观小品,布局在各街镇的显要位置,让白鹿城更迷人。相关部门在亚运元素的景观小品打造上也格外讲究,设计团队不仅对景观小品布置点进行考察和踩点,而且每个作品都要经过多次打磨及修正。

公共交通是反映城市治理水平的窗口之一。过去两年,我市围绕亚运展开全市范围内的交通整治,对车站大道、民航路、瓯越大道等30条亚运通勤线路及场馆周边重点道路进行交通标线翻新,更新了亚运三大场馆周边、亚运通勤线路、核心商业圈周边道路等区域的标志。同时,我市还设置了15条亚运专用车道,其中2条是限时专用车道(今汇路、景屿路),13条共享专用车道。

市交运集团相关人士表示,针对亚运会,该集团提早制定公交出行优化方案,细化公交线网调整布局,去年已向市交通局报备,新辟2条氢能源线路、3条亚运公交专线,调整强化三大场馆周边公交线路11条;同时,在去年完成主要路段和三大场馆周边52盏亚运主题灯箱、16辆亚运主题车、6辆亚运创意车、300辆公交车后档LED屏主题宣传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公交候车廊亚运主题灯箱350盏、18米亚运主题创意车4辆、亚运主题宣传车18辆、BRT亚运主题创意廊6座,在四大客运站增设亚运氛围灯箱20个等,覆盖市区主要道路、三大场馆、训练基地及酒店周边区域。

数字赋能让温州城“内外兼修”

一个城市的美,除了外在的靓丽,还需有内在的涵养。

这两年,温州通过数字赋能,全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迈上新台阶。目前,我市已上线“城市大脑”,融合推出了数十个应用场景。

早在2013年,我市被列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2016年,我市成为推进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2018年,我市制定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并于2020年7月成立首家拥有国资背景的数字化数据管理公司——温州数发集团,旨在统筹整合全市数据资源,推进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打造智慧城市“温州样本”。

在温州数发集团开发的诸多应用项目中,基于政务云建立的“温州智慧停车生态云平台”,是一个“规模化、全覆盖、全兼容”的城市级停车管理平台,运营后获外界广泛好评。该平台不仅统筹了全市路内及路外停车信息,而且接入温州“城市大脑”,多渠道、全方位地缓解市区停车供需矛盾,改善交通环境。该平台目前已接入全市超500个停车场(库)、数十万个停车泊位数据,有效解决停车难问题,如温医大附一院等公共机构周边停车难问题得以大幅度改善。

当前,我市还借力打造未来社区,将数字化运营体系植入未来社区,以实现基层社区智慧治理。在鹿城府东未来社区,利用植入数字化运营体系,基层治理痛点得以解决,并精准定制数字三端,其中居民服务端围绕群众需求构建特色应用,如通过“南小汇”赋能党群服务建设,围绕“幸福币”积分编织社区商圈联盟;通过“粒粒扣”激活社区学堂氛围;通过智慧停车管理平台打造了府东社区“潮汐停车机制”等。


委员声音

市政协委员、温州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主任 徐清雨

巩固办会环境整治成果,完善温州城市治理机制

“办好一个会,提升一座城”,乘着亚运盛会的东风,温州城市治理井然有序,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充分展现了温州形象、温州气质、温州风采。

如何巩固城市整治成果,防止城市乱象反弹,形成长效的城市治理机制?这是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深入研究落实的问题。建议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完善城市环境治理责任机制。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环境治理应纳入“一盘棋”管理,落实治理主体和治理责任,立体式、全方位保持常态化高质量治理,既要对重点场所、重要部位进行重点治理,也要在面上不留治理死角、治理盲区;既要有视觉观感上的干净整洁要求,又要有身心感知上的城市生机活力要求,形成科学长效治理责任机制。

其次,完善城市环境治理投入机制。在经费投入上,要参照省内先进地方,适当提高投入额度;在经费筹措上,要市区两级进一步科学统筹;在奖励补助范围上,既要分区域,又要全覆盖,特别是背街小巷要纳入市级补助奖励范围。

再次,完善城市环境治理监督机制。要建立综合性的常态化监督机制,在监督方式上,采取定期考核与明查暗访结合、传媒曝光与自媒举报结合;在监督主体上,落实好市、区两级相关部门考核责任,运用好领导督查反馈成果,发挥好市民监督团、城市体验师、媒体问政、自媒曝光等的监督作用;在监督结果运用上,制定科学的考核制度,做到奖罚分明,一抓到底,形成共治、共督、共享的城市环境治理格局。

市政协委员,市交运集团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 邱建欣

建立城市交通管理长效机制,逐步形成社会共识

这两年,我市在推进交通环境整治提升方面取得非常明显的成效,集中打通了一批城市断头路,大力度更新升级城市交通安全设施,同时还开展多方面的交通行为规范整治,市民已切身感受到城市交通出行环境的变化。

如何持续发挥亚运会效应,进一步巩固交通整治成效,是当下政府需要考虑的问题。在我看来,我市应该从四个方面出发,建立城市交通管理长效机制,逐步让社会形成共识。

其一,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倡导绿色出行。交通环境提升,道路基础设施是基础。在新建、改建道路时,要特别注重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落实,要特别注重保障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道路资源供给,鼓励市民使用公共交通,倡导绿色出行。

其二,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提升安全意识。交通安全管理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根本抓手,要结合亚运会等大型活动的特点,探索总结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管理工作经验,奖罚结合,形成社会共识。同时,需要加强对驾驶员和行人的交通安全教育,加强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等,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其三,推进智能交通建设,打造智慧交通。智能交通是现代城市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依托推进智能交通建设,能够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通过高科技手段对交通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交通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目前,市区在锦绣路、温州大道、瓯海大道等路段开通了各种类型的“绿波”路段51段、总计126.55公里、涉及路口数377个,有效提升了道路通行效率,取得良好效果。

其四,注重引导市民参与,贡献社会力量。在交通整治和交通环境提升过程中,需要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共同推进城市治理水平的提高。要丰富违章监控提醒渠道,推广首次轻微违章自纠免处罚机制;注重引导市民群众参与交通志愿服务,让参与交通服务、遵守交通规则成为个人的自觉和习惯。

市政协委员、瑞安市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 丁贤余

持续强化基层治理,让“平安墙”牢不可摧

基层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基石。目前,温州已筑起一道坚固的“平安墙”,为亚运保驾护航。如何让这道“平安墙”长期牢不可摧?我认为需从三个方面持续强化基层治理。

首先,加强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牢固树立“预防为先、源头治理”的理念,多渠道、多方式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做到排查要早、起底要细、化解要小,做实、做细、做透排查化解工作,凝聚多元化解合力,加强对矛盾纠纷的分析研判与跟踪回访,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

其次,加强“141”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做强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强化高效集成,通过综合指挥融合、资源整合重塑、研判处置聚合,发挥县级中心牵引作用;做实乡镇(街道)综合信息指挥室,重构权责、配强力量、完善机制,真正赋予其指挥权、督导权、考核权,不断提升实战实效;做优基层网格,发挥好“1+3+N”网格力量,推动力量下沉“一线”,以“脚跟落地”夯实基层治理底座。

再次,加强基层智慧治理能力建设。强化数治赋能,大力推进“一网统管”建设,加快数据贯通、应用贯通、机制贯通,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持续优化基层智治综合应用,推进各类应用高效集成,全面增强基层预先感知、快速反应、精准处置能力,全力筑牢“平安墙”。 

温都记者 郑俊杰

编辑 陈东升

责编 朱斌

审核 周俊朗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