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之前也是做生意的,但对肉燕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决定开始做肉燕的第一年,也就是2016年,一直在学习、思考怎么把肉燕做大做好。”在“大家都有矿”的苍南矾山镇,有一个人却“弃矿从农”,因为对家乡美食的情怀做起了肉燕。他就是温州矾都达记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林上达。
回家乡 注册了第一家肉燕作坊
林上达高中毕业后,创办了一个养殖场,之后涉足多个行业。在外走南闯北的他,看过了全国各地的建设和发展,激起了他要回乡发展,带动更多人致富的念头。
做什么好呢?灵感来自一次跟朋友无意间的聊天。“我小时候的肉燕,可以说是‘高档货’,婚宴上会有肉燕,有客人从远方来,会烧肉燕招待,平时可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林上达说,“长期以来,外面的人到了矾山基本上会吃一碗肉燕,但因为肉燕要新鲜,在以前是带不走的,我就想有没有办法让外面的人能吃到我们矾山的肉燕。”2015年底,林上达下定决心,回家乡发展。
说做就做,林上达第一时间注册了苍南县第一家肉燕作坊。“决定了就马上开始行动。但说真的,2016年这一年做得并不好。”由于之前未接触过肉燕生意,其他地方也没有肉燕加工厂,林上达有一种无从下手的感觉。这一年,林上达的肉燕年销售额为11万元。
新零售 去年销售额超2600万元
由于肉燕是纯手工制作,林上达一方面要在本地找师傅和工人,一方面要物色合适的地点来生产加工。“到目前为止,还没办法用机器来生产制作肉燕皮。”林上达介绍,自己也曾考虑过用机器做肉燕,但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手工制作才地道”。
经过一年摸索,林上达的“达记肉燕”搭上了新零售的列车,一路高歌猛进。“2016年我们是跟苍南本地的微商合作,销售区域基本上在苍南,到了2017年,我们跟当红的“社区团购”谈合作,生意做到了温州市区。”2018年,他在矾山镇买了一块地建厂,2019年工厂落成投入生产。
刚起步的时候,“达记肉燕”走的是商超和酒店供应链,随着疫情的到来,老路子走不了了。2020年开始,林上达转战线上,发展态势很好。在同顺丰冷链签约后,“达记肉燕”开始走向全国,2022年销售额突破2600万元。
林上达掏出手机,打开快递软件告诉记者,9月份顺丰冷链的快递费预估需要30万元上下。从2016年的年销售额11万元,到2023年的月快递费用30万元,他用了8年时间。
促发展 带动当地部分人增收共富
“由于是纯手工的,我们常规是有四五十名工人,到了旺季,还要临时招工。”林上达告诉记者,2022年刚开始发货全国的时候生意还不怎么样,但是随着推广,全国各地的订单越来越多,但手工生产没办法24小时连续生产。
林上达表示,他这里的工人,开工时间相对自由,主要以丈夫在外工作的妇女为主。这部分人原本要么会去县城打工赚钱,要么就是留在家中照顾老人或者带孩子,没什么经济收入。“做肉燕,稍微学一下就会了,而且时间相对自由,对于在家没工作的农村妇女来说是很好的就业机会。解决了就业,就能把人留下来,去年我们发了300多万元工资,这些钱如果能在矾山花,也能带动本地经济。”
接下来,林上达要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推广,准备鼓励本镇本县的百姓开门店,由“达记肉燕”提供全方位支持,包括银行贷款、技术支持、运营推广等,以此来带动更多的人增收。
温都记者 蔡挺/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 孙立彭
审核 李雪锋
《温州都市报》2023年9月22日第5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