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二孩”上学了 妈妈很难淡定啊

2023-09-18 16:01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99414

2016年我国步入“全面两孩”时代,转眼二胎政策已满6年,第一批二胎宝宝今秋开始上小学了。都说“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对于二孩吃喝拉撒的照顾或许父母可以“松驰”些,而在教育路上,特别是步入学龄阶段,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为人父母感受更多的可能是教育路上不一样的体验。

淡定了六年,开学报到第一天妈妈便被现实击暴,焦虑了;姐姐自动自觉,弟弟却让妈妈一次次经历灵魂洗礼;哥哥乖巧懂事,妹妹却主观性极强,挑战着妈妈的智慧。本报特邀三位今年二娃上小学一年级的妈妈,请她们来聊聊二娃上学记。

开学一周

就像过了一个月那么漫长

女儿8岁的时候,我生了二胎。

都是半只脚迈入不惑的老母亲了,还要如此热忱去给二胎政策捧场,无它,家里有皇位要继承啊,不仅公公婆婆,连自己爸妈都明里暗里地表示了多年,“还想要个孙子。”所以二胎出生的那刻,全家沸腾的场景可以形容为:惊堂木一拍,只见天空飘来一朵五彩祥云,紧接着一声惊天炸雷,就听见产房中传来一阵男婴的清脆哭声……

再来说说女儿的教育。女儿从小就乖巧,我和他爸工作忙,一年级开始女儿就由奶奶接送,我只给女儿强调了一句话: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写完作业才可以玩。女儿真就这样勤勤恳恳地读到了初三,其间虽然也有母女关系的抗衡,但是对于学业,基本是放手放心状态,小学阶段女儿从未参加任何补习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谓的不谈作业母慈子孝,一谈作业鸡飞狗跳,正是在女儿的给力支持下,十多年来保持住了云淡风轻的家庭氛围。

9月5日,二胎正式迈入小学校门。

其实在开学前,老母亲已先略略经历了一波灵魂洗礼。

事情是这样的,虽然女儿一贯以来自动自觉,但儿子的性格完全不同,每天都生活在和奥特曼猪猪侠携手拯救世界的幻想中,再想想9月份开学的时候知识储备将是一穷二白,于是赶紧在幼儿园毕业后报了一个幼小街接班,主打就是未雨绸缪,笨鸟先飞。人到中年体力心力都进入下滑周期,再来一个鸡飞蛋打的一年级,那实在是未老先衰。

老公一听说提前学,更是志存高远,大腿一拍:“好,以后我们都提前学,一路提前学,最后做到提前招!”

一听就是没有经历过一胎摧残的家长,头脑简单傻白甜。

第一天,老师向我投诉:听课习惯极差,上着上着就和同学聊天,一共被提醒三次。

第二天,老师继续投诉:极远处有位同学说话,您儿子还从座位上走过去聊天了。

第三天,老师向我强调:请您务必早点带孩子过来,我要让他坐在第一排,好好看着。

除了上课不好好听讲,儿子还有个习惯超级费妈。所有的作业必须要我陪写,我要不坐他边上看着他写,他就不写。

于是整个暑假就变成了这样:早上8点把娃送去学习(半天班)再去上班,中午12点顶着烈日接到奶奶家,晚上推掉所有聚会陪写12345和aoe。

所谓提前学,原来不是娃提前赢在起跑线上,根本是让妈提前累倒在起跑线上。

终于等到正式开学。

这次是打定主意要让娃把习惯养好的,我们全家坚信,辛苦(主要是我)一个学期养成娃自主学习的习惯,必能赢得和姐姐一样的幸福时光。

开学一周,仍然是我发挥董存瑞堵枪眼的大无畏献身精神,每天把娃接到单位开始盯作业。

一年级的作业虽然不多,但状况也不少。

第一天,数学老师发了一张当天课堂作业A+的孩子名单和作业内容,名单里没我儿子。我一看内容,心想,简单啊,都是12345的连线题,娃早就会了啊,没有A+可能就一些小粗心,拿个A总不成问题。

回家翻开作业本一看,“C”,我就差当场昏厥,到底是怎样的作业才能让一年级的娃拿到“C”啊——原来各种连线题,老师明确要求用尺子连线,我家的全部手动连线,偶尔加上一些没擦干净的痕迹,整个卷面歪歪扭扭,惨不忍睹,确实和那些A+娃的卷面有着悬崖般的落差。

第二天,看着家校本上各种密码一样的符号,问他具体作业是什么,他一脸诚恳地回答我:“我也看不懂。”

昨天,儿子干脆什么作业也没抄回来,原因是:布置作业的时候家校本还没分回来,老师说过作业必须抄在家校本上的,所以没有家校本,他也没法抄作业。

白天上班,除了日常工作,我还要盯着钉钉群和微信群里琳琅满目的信息;晚上披星戴月,半小时亲子阅读、古诗朗诵,家庭氛围那叫一个紧张团结严肃认真,呈现了一幅努力学习的动人画面。

开学一周,就像过了一个月那么漫长。我终于体会了养大一个娃的艰辛。

不是吹一口仙气就能成才啊,而是像人参娃娃那样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方得成熟。

黄桃

新生报到第一天

我焦虑了……

妹妹出生在二胎政策放开第二年的春夏之交,奶奶一直说,妹妹出生的月份真好,不冷不热,天气慢慢转暖,洗澡换尿布不用缩手缩脚。我也一直觉得妹妹到来的时间恰好,从出生入园到上小学,从未觉得自己赶上了二胎出生潮而焦虑,但从妹妹小学报到那天开始我焦虑了。

妹妹小学就读于哥哥以前的学校,因为知道学校的一些惯例,少了微信群里一胎宝妈的焦虑,安静地等待报到日学校的短信通知。记得哥哥上小学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盛装打扮,全家早早来到学校报到参观,满满的仪式感。相对于哥哥来说,妹妹就显得过于简单了,爸爸因工作原因无法陪同,就妈妈一人陪着。因怕人多还淡定地选择了报到规定的最后时限去学校,是班级最晚到的两名学生之一,还因此未在报到日拿到教材。

学校开学之前,好几个微信群的妈妈们都在聊购买校服的事,我当时还不以为然地想:买个校服要这么早就费心吗?报到了,学校自然有得卖。不承想,报到当日,已是避开高峰时段的我,还是遇见了学校购买校服的一条长龙,排到我的时候,已是各种缺码断货,转战线上购买也是各种缺货,妹妹仅领到一条校裤。

从报到缺书、缺校服开始,我的焦虑慢慢升级。开学报到季的朋友圈满屏的一年级新生,后来更是听说今年各小学一年级新生人数都是爆满,至此我才突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焦虑。这么多的人,妹妹上初中该咋办呢?前些日子听说市区某初中新生分流,感觉这事与我还远着。现在才发现,妹妹即使现在选择购买学区房,将来也可能分流。

一胎照书养,二胎当猪养,在我看来这绝对是劝人的话。作为一名抓住二胎尾巴的70后二胎宝妈,我深深体会了二娃养育路上与一娃不一样的焦虑。想当初哥哥上学时,是担心校内知识不能按时完成,而现在则担心的是校外知识学不足。我们夫妻俩属于佛系养娃,哥哥从未参加任何形式的课外补习,现看来好像是缺失了一些。身为二娃的宝妈,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想人生要重来一次带娃上学的历程,满脑的焦虑。

梦云

沿袭哥哥的教育经验

注重培养阅读和运动习惯

记得十一年前,我问哥哥:“第一天在学校感觉怎样?”哥哥是这么回答的:“妈妈,今天我很听你的话,你让我在学校里要喝八杯水,我喝了七杯,可是下课我总是往厕所跑。”十一年后的今天,我又问了同样的问题,妹妹是这样回答的:“今天有点无聊,老师总在不停地教我们怎么坐、怎么倾听,这些我都知道啦!”我的心里不禁咯噔了一下:二娃比哥哥显得更加有主见,接下来的日子里,需要妈妈莫大的智慧去应对碰到的各种问题。庆幸的是,我沿袭了教育哥哥的经验,在学龄前注重孩子的阅读习惯和运动习惯的培养。

为了提高孩子语言的敏感度,从大班开始,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生活中识字。每天开车接送二娃去幼儿园的路上,总会引导她看街上的路牌、高楼上的大字……就这样,二娃在很轻松、无压力的状态中认识了很多字。艺术教学片《汉字宫》是哥哥最喜欢看的,妹妹也像哥哥一样一有空就看两三集。在看《汉字宫》的过程中,她不仅认识了很多字,还了解到了不少字理。为了培养二娃的阅读习惯,在她刚牙牙学语时我就开始亲子阅读,一有空就读绘本给孩子听。如今,亲子阅读已经成了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孩子在就医、理发、吃饭的等待时光里,家长总是会拿着手机给孩子看,让他们消磨等候时无聊的时光。为了让二娃少接触手机,每次带她出门时,我包里总会带上几本绘本,在等待的时光里就讲绘本给孩子听。慢慢地,她就习惯了等待的时光是妈妈讲绘本的时间,原本无聊的时光被各种精彩故事所充盈着。偶尔忘带了,我就会指着周围的字让孩子来认。就这样,在生活中随处识字成了她的一种习惯。

几年的亲子陪伴阅读让二娃形成了良好的语感。幼儿园一有讲故事活动或者是晨会主持,我便会抓住机会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在锻炼中,孩子的语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我还创设各种机会,参与市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漂流活动,让孩子和小伙伴在外出活动时交流自己喜欢的绘本,分享阅读的快乐。

人们都说:“人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要一个在路上。”三年的疫情限制了孩子旅行的脚步。二娃由于各种原因,容易感冒、咳嗽。每一位妈妈都希望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于是从中班开始,我和许多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每周六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畅游,暑期和小伙伴一起学习轮滑、篮球等运动。在各项运动中锻炼了孩子的体质,培养了孩子阳光、开朗的性格。

由于有前期的准备,二娃很快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记得十一年前,哥哥每天放学回家,我总是先放下手中的事情,陪伴孩子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如今,妹妹已经踏上了一年级的学习征程,接下来又要开启我的第二轮学习陪伴之旅。相信有了妈妈的陪伴,妹妹也能像哥哥那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是妹妹很强的主见性给我带来更多的育儿挑战,但是我坚信,陪伴路上我会和孩子共成长!

吴优妈妈

编辑 李跃

责编 林剑静

审核 陈侄辉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