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眸工程”“大拇指工程”“肤生工程”“微笑工程”“脊梁工程”“童心筑梦”……温州人在公益慈善道路上,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凝聚了“大爱温州、诚信社会、道德高地”的磅礴力量。6月7日,浙江好人、温州都市报陈忠慈善工作室负责人陈忠,在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作了一场《以爱的名义》的讲座,向该院师生讲述“大爱温州”的故事。
一个个慈善公益项目凝聚起温州大爱
讲座现场,陈忠先从四川省壤塘县色尔忠、卓玛娜姆两姐妹的故事说起。这两姐妹都患有严重的脊柱侧弯,目前还是读小学的年纪,但因病不能参加体育运动,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日渐佝偻的背压弯了一家人的快乐。
受益于“温心守护”行动,去年10月,两姐妹被接到温医大附二院治疗,如今两姐妹的病都治好了,人都长高了10多厘米。尤其是色尔忠,在温治疗6个多月,温州医生和爱心人士对她关怀备至。“温心守护”行动由温州都市报陈忠慈善工作室联合浙江鹿城派驻壤塘县帮扶工作队、温医大附二院实施,目前已帮助24批次壤塘脊柱侧弯、唇腭裂、先天性肛门闭锁等患者来温治疗,投入善款200多万元,改变了他们的一生。今年4月,温医大附二院组建了20多人的骨科专家团队,不远千里到壤塘为当地4000多名学生进行脊柱侧弯、手足畸形检查,筛选出的部分患者将有机会来温免费治疗,善举感动了众人。
接着,陈忠又讲述了“肤生工程”的感人故事。该工程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温医大校长李校堃牵头,由温医大、温州市慈善总会、温州都市报、温州曙光医院等单位联合发起,旨在为全国难愈合创面伤患者提供救助,抚平他们的创痕。当讲到“肤生工程”在抗疫中,推出“肤生爱心包”助力打赢战“疫”,以及李校堃院士西藏医疗公益行的故事时,现场师生发出由衷地赞叹。
当天,陈忠还详细介绍了帮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补心”的童心筑梦工程、帮助唇腭裂患者补足微笑的“微笑工程”,帮助手足畸形患者矫正畸形的“大拇指工程”。“这些慈善公益项目,帮助了这么多困难患者,凝聚了温州人的大爱,真的很了不起。”有学生听了后这样点赞。
一个个项目背后有一批默默奉献的人
这一个个项目的背后,都有一批默默奉献的人,正是他们凝聚起了大爱温州的力量。在现场,陈忠就讲述了几个身边的好人故事。
浙江好人、温医大附二院副院长吴连拼,援疆回来后10多年,坚持每年“打飞的”到新疆做慈善;温州好人、温州曙光医院业务院长陈善亮,哪里有需要除“臭”的病人,就帮扶到哪里,这些年救助了不少烂臀部、烂脚、烂腿的患者。
除了这些个人,陈忠还讲到了一些团队,比如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的光明行团队。陈忠说,他曾跟随该团队到西藏嘉黎、青海玉树、四川理塘、四川甘孜、色达等地,见证了一个个点亮光明的故事,而背后的故事更让人感动。比如有一次去青海玉树、色达等地开展光明行活动,由于当地部分高速公路断裂,路途十分危险,但温州医生和志愿者克服困难,向色达挺进,在将近40多天里,筛查了1万多人,做了1000多例白内障手术。时任温医大副校长的吕帆教授,在冲锋衣上绣上“草原的花开了,我们还愁缺氧吗”来鼓励志愿者克服困难。
让“最美”故事传播到校园,融入到课堂
当天的互动环节,气氛活跃,陈胤、罗依婷等学生纷纷提问,陈忠一一给予解答,与他们交流交心。
“陈忠老师讲述的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感人事迹,一段段爱与善的故事,让温州这座大爱城市更加精彩、美丽。我们要把他的好人精神传递下去,做一名有社会责任感的、心系民生的大学生。”温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22级中国语言文学类四支部书记苏心平说,通过向身边这些可亲可敬的榜样学习,将“最美”故事传播到校园,融入到课堂,在全校持续营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
据悉,5月10日,“最美温州人·温州好人”走进系列首场活动在温州理工学院举行。此次活动为“最美温州人先进事迹”报告团等八支宣讲队伍授旗,表彰第一季度“温州好人”,邀请市道德模范、“温州好人”等道德典型,与温州理工学院各党、团支部结对担任德育指导师,并举行“八八战略在指引·我们的新时代”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其中浙江好人、温州都市报陈忠慈善工作室负责人陈忠等人被温州理工学院聘为学生道德指导师。
温都记者 张朝钧
审核 周俊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