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从温州来”青年戏曲演员走进温州肯恩大学,中外文化生“花火”

2023-05-25 21:16 掌上温州客户端 阅读数:71031

温都讯 5月25日晚,“青春艺起来”2023温州青年艺术周重要活动——“戏从温州来”青年戏曲演员走进高校专场在温州肯恩大学举行,来自市越剧院、市瓯剧艺术研究院等剧团的戏曲演员们为在温高校中外师生和温州市民共500余人展示了别样精彩的温州戏曲文化,助推中外文化交流。

提线木偶“轻舞飞扬”,经典剧目精彩纷呈

当晚的专场演出在一首鼓词《人杰地灵数东瓯》的表演中拉开帷幕,温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获得者陈忠达为现场观众带来精彩演出。鼓词唱罢,越剧《荆钗记》选段登台,讲述的是南宋时期温州状元王十朋和青梅竹马的钱玉莲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故事。该剧目创作于宋元时期,在中国戏剧史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温州鼓词《人杰地灵数东瓯》(演出单位:温州市曲艺家协会)

越剧《荆钗记•送别》 (演出单位:温州市越剧院)

专场演出还有平阳木偶戏《轻舞飞扬》、和剧《白蛇传》、昆剧《拜月记》、京剧《卖水》选段等。青年戏曲演员们倾情出演,将演出气氛推向高峰。本场演出由国家一级演员兼导演、世界温州人文艺家联盟成员黄依群担任导演,精心打造。

演出现场,许多温州肯恩大学的师生拿出手机纷纷拍照录像,一个个剧目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接连上演。一位大一学生说,她平时很少接触戏曲,都是逢年过节在春晚节目中观看到,“我最喜欢越剧,演员们的唱腔真的太好听了。”

平阳木偶戏《轻舞飞扬》 (演出单位:平阳木偶传承保护中心)

平阳木偶传承保护中心演员与中外师生、观众互动

越剧《琵琶记•琵琶吟》  (演出单位:瑞安市越剧团)

和剧《白蛇传•断桥》   (演出单位: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

学生陈王豫则在演出后发了一条朋友圈“小作文”,她写道:“以前还听不懂那些佳人离愁别绪,状元游街走马;月光流照之下,是诗人黄粱一梦,狂草疏笔,是恋人共执一伞……”陈王豫说,这是她的观后感悟,她仔细听了唱词,看了表演,“每个鲜活的人物,有一种真真切切走到我面前的感觉。”

外教互动来学戏,中外文化生“花火”

此次专场演出还把2023央视戏曲春晚的部分精彩节目“搬到”温州肯恩大学,有瓯剧、越剧、永嘉昆曲等。演出过程中穿插了一个特别的互动环节,永嘉昆曲的演员们教温州肯恩大学中外师生学永昆指法,现场上演了一番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永昆《拜月记•踏伞》 (演出单位:永嘉昆剧团)

永嘉昆剧团演员与温州肯恩大学中外师生、观众互动

温州肯恩大学艺术史助理教授米克·保尔森·巴默当晚也上台参加了这个互动环节,她学起小生的动作神情,赢得观众们的热烈鼓掌,就连永嘉昆曲演员也为她点赞。巴默女士在演出结束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是美国人,出生在一个戏剧世家,从小就对西方戏剧耳濡目染,“我是在舞台上长大的,我喜欢各式各样的戏曲,我觉得中国的戏剧让我感受最多的是服装,因为各种形式的戏剧服装,都好漂亮,再加上演员们的动作和表情,真的是精彩绝伦”。巴默女士还表示,今后业余时间她也想了解一下南戏。

温州肯恩大学媒体与设计中心副主任吕卓环说,本次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让青年大学生和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老师亲身体验到了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体验到了戏曲文化中的“仁、义、礼、智、信”,这些都代表着中华名族的优秀文化。大学生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温州肯恩大学的师生更有着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的责任,通过欣赏戏曲,了解南戏,不仅提高了艺术鉴赏水平,也增强了文化自信,从而更加自信地向国外友人介绍中华名族的历史和文化,促进中外人文艺术交流融合。

京剧《卖水》(演出单位:温州市广场路小学)

瓯剧《张协状元•游街》(演出单位:温州市瓯剧艺术研究院)

嘉宾演员合影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戏曲是城市的腔调,读懂温州这座城市的基因和文脉,南戏是最好的一把钥匙。今年是温州建制2215年和设郡1700年,“戏从温州来”文化交流项目将走进我市多个小剧场进行演出,并走出温州赴我国多个城市巡演,旨在发挥央视戏曲春晚溢出效应,深化戏曲探源工程,擦亮“戏曲故里”文化金名片,让温州文化走向世界,向世界讲好温州故事。

本次活动由中共温州市委宣传部主办,温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肯恩大学承办。

温都记者 金晖

编辑 孙立彭

责编 林剑静

审核 陈侄辉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