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灯市集手艺人 | 非遗“守艺人”:出新是让紫光檀拥抱锡

2023-04-19 21:50 掌上温州客户端 

手头的锡器打磨好之后,卢晓侃说:“每一种材质都有它最适合的表达方式。”

浙江省杰出创意设计师、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锡艺代表性传承人、浙江横店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身兼多个头衔的卢晓侃说自己是“守艺”路上的独行者。下周二开幕的青灯市集,他将带着自己与锡器的故事来温与市民朋友分享。

因为爱好,就业与专业不对口

卢晓侃1978年出生于东阳一个锡艺世家,在制作锡器时敲敲打打发出的声响中长大。卢晓侃说,当时家里绕缭的烟和化锡的气味,伴随着打锡声构成了儿时的烟火气,这声音和画面是他的最深记忆。

他大学学的是机械专业,却因为爱好美术从事了设计行业。2008年,他到义乌创立了闻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品牌策划设计服务,渐渐有了做自己产品的想法。当时香道刚刚在国内兴起,他有空就回老家跟父亲一起研究锡器制作,设计制作了一系列香道、文房锡器,像炉瓶三事、砚滴、茶罐等。正是这一阶段的尝试,为他打开了一扇锡艺之门。

坚持寻访,向锡艺老匠人取经

老手艺到了市场,也得讲“适者生存”。于是,“传承与活化”成了他的使命。不过,他有自己的传承方式,会将有些“离经叛道”的设计与理念融入作品,赋予老工艺新的生命。

他做了很多尝试,有成功也有失败,如今留下来的都是经过考验相对比较成功的作品。创新要花很大成本,需要资金投入,倾注时间和精力,还要在不断试错中找到合适的方向前行。要做成一件事,闭门造车肯定不行。这些年,他一直在寻访锡艺老匠人,向他们取经。卢晓侃认为,真正的手艺是相当枯燥寂寞的,技艺的进步绝非一蹴而就。

做一件锡器,要经过化锡、压板、裁剪、焊接、打磨等多道工序,每一个步骤都要一丝不苟。每一件老锡器,都珍藏着独特的前尘往事。卢晓侃说,当他拿起老锡器,抚摸上面残留的一刀一锉,就是跟几百年前的老匠人做手艺上的交流。

师古出新,开发非遗文创产品

2015年,卢晓侃成为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东阳锡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同一年,他的锡艺作品入驻杭州拱宸桥西历史文化街区手工艺活态馆。2016年,他参加杭州西湖101“浙礼东方首展”。2018年,东阳市有关部门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设立非遗街区,他成为第一批入驻的非遗传承人,在街区的百年古建筑“小洋楼”开设了锡艺工作室。

2019年,他在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开设“民间手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从事锡艺教学。课程在2020年11月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在2021年5月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上荣获一等奖。

在作品创作上,他主张师古出新。这些年人们开始注重养生,于是他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茶叶罐,有纯锡的,有结合东阳木雕、根雕、竹编等不同材料制作的。他还开发了一系列非遗文创产品,像紫光檀包锡茶叶罐,将紫光檀的奢华大气与锡的温润光泽完美融合,被评为2017年东阳十大旅游纪念品;“思恭”款嵌木雕锡罐获2018年义乌市工艺美术展银奖、2019年义乌文博会银奖。

2020年,他以宋朝名画为蓝本,进行文人画的立体锻錾,借助陈容的《墨龙图》、米芾的《白鹤图》等作品,以刀锤代笔,纯手工打制,运用纯锡立体锻錾工艺,并借鉴了东阳木雕的表现手法,创作了《锻墨云龙》《上善若水》等一件件新作。

温都记者 金晖

通讯员 李民中

编辑 孙立彭

责编 林剑

审核 陈侄辉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