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节、集市缘何人气爆棚?专家代表热议如何厚植温州城市底蕴

2023-03-13 08:44 温州都市报 阅读数:154967

前几天,平阳县“武状元”文化节暨坡南市集在朋友圈可谓是火了一把,吸引了众多市民驱车前往“赶集”。文化节、集市等大热其实已经不是新鲜事,前有青灯集市火爆朋友圈,后有公园路各种集市,让步行街人气爆棚。实际上,不难发现,不管是平阳“武状元”文化节还是青灯、公园路集市等,其成功的背后都离不开文化的挖掘和开发。

而就温州而言,城市的魅力同样离不开文化挖掘、开发,比如去年朔门古港遗址重大考古发现就印证了温州“千年商港”的事实。那么,在城市建设中,应该如何利用时下大热的文化节、集市等元素,深耕城市文化,提升城市魅力?

近日,《代表在线》记者采访到沈克成、蔡新祥等专家、代表,听听他们独特的见解。

挖掘家乡文化,与新时代温州人精神结合

“平阳自古武风鼎盛,早在南宋时期,平阳便以武举文化著称于世,据历代留传的县志中考据,南宋时期,平阳县有案可查的武科进士有299名,其中有15名武科状元、7名武科榜眼、7名武科探花……”近日,记者电话连线平阳县地方志学会副会长蔡新祥时,对于南宋时期平阳的武风文化,他侃侃而谈。

平阳县“武状元”文化节现场,公布了南宋时期平阳的20名文武双科进士,而在前几年蔡新祥参与统计时,这个数据还是18名。随着蔡新祥等地方文史学者的研究深入,武状元、武榜眼、武探花和文武双科进士的人数还在不断地被发现。

蔡新祥如今常年生活在北京,但对家乡平阳的地方文化,他总是记在心头。为了挖掘家乡的文化,他专门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光明人家”,在公众号888篇原创文章中,大部分是挖掘平阳历史的稿件。在平阳,还有许多像蔡新祥这样的文史爱好者,正是他们对于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责任,推动着当地文化的发展。

在平阳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苏志煌看来,武状元文化节的举办,既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又促进了消费经济。苏志煌说,中国(平阳)武状元文化节暨坡南市集活动的举行、南拳文化园的开园,在平阳南拳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历史意义,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深挖和推广南拳武术文化,进一步扩大平阳南拳及温州、浙江南拳的影响力、传播力,让尚武精神与新时代“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创新”的温州人精神有机结合,为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千年商港、幸福温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温州篇章作出贡献。

文化的挖掘要接地气,更贴近百姓

要接地气,要有辨识度,要统筹规划……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以上建议被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温籍语言学家沈克成提及多次。

在沈克成看来,随着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人居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而文化节的开展,也让各个街区增添了烟火气,比如戏曲春晚让九山公园火了一把,而武状元文化节也让平阳刷屏朋友圈。“我认为,文化的挖掘要接地气,更贴近百姓。就鹿城来说,九山文化是印在老一辈鹿城人心中的记忆,而现如今,大家可能知道有九山公园,但能说出九山全名的新一代温州人已经不多。鹿城作为温州的中心城区,如果能好好重塑九山文化,将更有辨识度,更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区首位度。”沈克成说。

沈克成回忆:“在我小时候,乘坐小船游玩南塘河,南塘街边的业态丰富,不仅有卖吃的,也有卖穿的、用的,还有许多非遗产品。”让他惋惜的是,随着温州城市的扩建,虽然成功打造了许多商场、街区,但随着时间的迁移,一些街区只剩下以餐饮为主的单一业态。

沈克成说:“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文化和经济收益的矛盾。只有文化建设不求回报,才能引进更多、更好的业态。”

开展主题文化节,更应深耕主题背后的文化底蕴

市人大代表谢瑞霞认为,说起温州,很多人会认为温州的民营经济发达,但没有文化底蕴。而实际上,温州城市底蕴深厚,不管是宋韵文化、永嘉学派在温州的发展,还是千年商港的发现,都印证了温州山海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节、集市等大热的背后,就离不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再探索。比如,今年央视的戏曲春晚拍摄地是温州,让温州成为全国人民戏曲主题的打卡地。此外,温州还有文化礼堂、城市书房等城市金名片,也进一步展现了温州的文化传承。

“温州一面靠海,三面环山,与水相伴而生,在古时候交通不是很便利,这也促使了温州山海文化的发展,朔门古港遗址重大考古发现更是印证了温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其中一个港口。”谢瑞霞建议,主题文化节的开展,更应深耕主题背后的文化底蕴,像平阳武状元文化节在聚集人气的同时,就挖掘出了更多当地的文化内涵。温州应抓住朔门古港遗址这一重大考古发现的机遇,做好“水”文化,做足港口文化,厚植温州城市底蕴。

温都记者 蒋文泽

编辑 金慧君

审核 吕进科

《温州都市报》2023年3月13日第4版

打开掌上温州APP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